书号:573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3 章
A- A+
上的人拉着走:“走了,走了,你说不过她的。”

    岳宁还在看着被拉走的田枣花的背影,隔壁邻居春梅婶问她:“岳宁,前天上头来找你谈话,有下文了吗?”

    岳宁摇头:“能有什么下文?就是来问问情况吧。”

    前天县里来了人,把她叫到大队,问了一些她的基本情况,然后就没了下文,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她赶着羊进羊圈,有几只不听话的羊不肯进去,她又是拉大羊,又是抱小羊,关上栅栏门后,岳宁摸了摸黑狗的头,让它蹲在羊圈门口。

    “岳宁。”

    听到叫声,岳宁边转头边抬起胳膊抹头上的汗,只见大队妇女主任李巧妹带着两个人朝他们这边走来。

    岳宁看到李巧妹身后的两人,那个女人盘着头发,约莫四十岁的年纪,一张脸白白胖胖,穿着一件戗驳领的西装;她身边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张娃娃脸,微胖,穿着卡其色的西装,搭配着白色的喇叭裤。

    小杨沟这样的山村很少有外人来,这两人的打扮在村民们看来属于奇装异服,大家纷纷涌过来围观。

    “宁宁。”这个女人看到她,快步走过来,牵住岳宁的手:“都长这么高了?”

    岳宁疑惑地问:“您是?”

    “你爸爸有没有提起过他的师傅?”

    她这么一提,岳宁就想起来了。

    爷爷在解放前去了港城挣钱,把爸爸留在粤城,让爸爸拜在爷爷的师兄、福运楼大厨罗长发门下学厨艺。这个师傅对爸爸倾囊相授,后来国门关闭,爸爸与爷爷失去联络之后,罗长发也把爸爸当成自己儿子看待,岳宁称呼罗长发为“罗爷爷”。

    他们父女来到西北,在最艰难的那几年,所有人都与他们父女保持距离的时候,这个罗爷爷还时不时给爸爸来信,寄粮票、布票。

    爸爸拿着布票给她扯上一块布料,请村里的婶子给她做一身新衣,那是她记忆里最开心的时刻。

    不过后来,爸爸收到一封信,来信的是罗爷爷的儿子,说因为受到他们家的连累,罗爷爷吃了不少苦,得了一场急病没能熬过去,去世了。

    爸爸因此愧疚万分,不好意思再给他们写信。

    直到爸爸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写信给师兄,希望能照顾岳宁,罗伯伯也没回信。爸爸认为是风声太紧,他的师兄实在无能为力。

    爸爸临死前拉着她的手,一遍遍地跟她说:“宁宁,一定要活下去。”

    哪怕她答应爸爸一定会好好活下去,爸爸依然没能合眼。直到她守在爸爸身边,恍惚中打了个盹,想起了前世,她告诉爸爸,自己有能力活下去,也一定会活下去,还会带他回家,回到粤城,爸爸这才闭上了眼。

    有了前世的记忆,岳宁也明白罗爷爷是把爸爸当儿子看待,但是伯伯伯母可能不这么想,他们远离他们父女,不想被牵累,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当时没有回信,哪怕爸爸死了,她给伯伯发电报,伯伯也没回,她将心比心,也能理解。

    罗家人会千里迢迢来这里,让她很意外。

    “刘爷爷?”岳宁故意问错,虽然她穷得叮当响,没什么能被对方骗的,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她还是留了个心眼。

    年轻人皱眉:“什么刘爷爷,我爷爷姓罗,叫罗长发。”

    见他说出了正确的名字,还说罗爷爷是他爷爷,岳宁虽然五岁就离开粤城,不过他们父女俩隔几年就去县里的照相馆拍照,给罗爷爷寄过去,罗爷爷也会寄他们一家的照片,在信里讲讲他们一家人的情况。仔细辨认这个年轻人,照片上还是个半大小子,跟眼前的人不太像,但这个女人她确实能认出来,是罗爷爷的儿媳妇张丽芬。

    “是姓罗。可能我口音有点问题吧?”岳宁看着年轻人问,“你是国强哥吧?”

    那个女人惊喜地看着年轻人:“宁宁离开粤城的时候只有五岁吧?还记得你国强哥哥?那你记得我吗?”

    “伯母。”小时候,罗家人爸爸一直挂在嘴边,岳宁怎么可能不记得?爸爸不太愿意说人是非,也曾经提过一嘴,罗伯伯的老婆张丽芬斤斤计较,要是自己回城了,尽可能不要去麻烦罗伯伯,免得夫妻俩为了她吵架。

    “宁宁还记得我?”眼前的人喜极而泣,她温柔地摸着岳宁的脸,“这些年,你一个人肯定很难吧?听到你可以脱帽了,你伯伯第一时间就让我们娘俩过来,把你带回粤城,也好让你爸能安心。”

    他们千里迢迢来带她回粤城?而且还是在上面宣布他们这类人脱帽没多久。

    他们父女俩在这个山村里,山村虽然穷困,却也淳朴。城里那几年可不比山村里,风头紧,罗伯伯不敢跟他们父女俩联络,人家先自保,再有余力帮人,也是情理之中。岳宁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有站在罗伯伯的角度去想而感到羞愧。

    她连忙说:“伯母、哥哥,别站着了,进屋里坐。”

    这时春梅婶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