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64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堰都
A- A+
    他这般玩笑,怕是将刘侍郎的三魂七魄都吓得乱飞,失态地在地上爬。

    “阿钰。”公叔琅出声呵止。

    公叔钰对大哥多有敬重,如今见他亦为自己系着白额,心中的情绪一瞬就散了。

    “大哥,”青年一瞬敛容正色,俯身作揖,“我回来了。”

    “我的儿...你去哪了?这些日子真是叫我寝食难安...”还是大夫人经验老道,不过缓了一会便凑到诈尸之人的面前,几句话眼泪便下来了,正要上前拉住他的手,诉说一番这段日子的担惊受怕,也叫这一众人看一看他们公叔家亲情深重。

    公叔钰退后一步,正经地对大夫人行了大礼。

    “孩儿不孝,叫母亲担忧了。”

    大夫人抹着脸上的泪,马上要将他扶起来,似是见不得公叔钰受一点儿委屈。

    家中阴沉沉的二哥脸色算不上好,但也拱着手朝来吊唁的宾客开口:“诸位,今日多谢拂照,见证我阿弟平安归来,叫公叔府转悲为喜,实乃大幸之事,只是叫诸位受惊了,还请见谅。”

    公叔钰将堂前的白烛吹灭,又开窗叫外间的阳光照在他身上,显出影子来,他颔首朝众人拱手:“某回京途中遇刺,幸而大难不死,今日才将将赶回堰都。想来是家里人久寻不得,绝望之际才通知亲友置办丧礼。今日唐突实非本意,改日定然亲身拜访以表歉意。”

    从来都是这样,人人知道公叔钰不规矩,可偏又难挑出他的错处。他南下赈灾一路惊险,丧命了有哀荣,如今大变活人,怕是宫中还会封赏,来吊唁的本就是沾亲带故之人,倒也不会触怀泽侯府的霉头。

    只是这场闹剧等人出门之后,不出一日定然传遍堰都。

    毕竟哪里会再有去参加祭奠被正主亲自送出门口的经历了呢?

    但公叔瑾有一件事情未有说错,公叔钰活着回来对家中一些人是好消息。

    “老夫人!你慢些!”远远地瞧着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一个老太太往这边赶,祖母腿脚不利索又赶得急,走路同一水镇的那个小跛子有些相像,像是南州那边的袋鼠,这般联想叫公叔钰有些想笑,却又强压了下去。

    “你这个臭小子,”他祖母原是躺在榻上病恹恹的,听了消息冲出来,风风火火地举着拐杖正要打他,“还知道回来!叫你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到底有没有良心,我打死你这个讨债的!”

    公叔钰是个能屈能伸的,扯着嗓子嗷嗷叫了几声,再抢了祖母的拐、拐杖,撞进老太太怀里,他身量高又结实,撞得老太太也站不稳,最后一个踉跄只抱着他呜呜地哭。

    他心里也不好受起来,时不时偷偷瞧着老太太身后的嬷嬷。想寻个说得上话的来劝慰几句,只是他这次实在有些过分,祖母身边的都没人愿偏帮他说话。

    他父亲原是在房中写折子,一进门就瞧见这场闹剧,老的少的哭成一团,只觉得头上的青筋都在跳。

    公叔浔沉着脸将家中三兄弟一齐叫到书房,关起门来问话。

    怀泽侯府一门四父子如今皆在朝堂上为官。阿爹是大司徒的门生,如今在户部任职。长兄公叔琅清正端方,仿佛是照着古籍中长出的君子,现在朝中是颇受重视的礼官。

    二哥哥公叔瑾自己谋了出路,在建安侯手下做事,不过因着父兄的原因,难以被委以重任。

    而公叔钰虽说是个野的,但运气颇佳,能跟着小皇帝混。

    父子兄弟虽然政见不同,到底都姓公叔,若是一不小心犯了事,可是要一齐切脑袋的。

    公叔钰总要互通有无,但也不得不防上一手。

    连年雨水颇少,多地干旱无米粮,南青郡虽赈了,但这件事远远未到完的时候。

    父亲问的东西很多,也不知道他是关心这个儿子,还是替朝中大司徒的问的。

    不过公叔钰今日一定要入宫去见小皇帝的,便给公叔浔斟了一杯热茶,趁着他低头吹茶的功夫,乘机跑了,留他老爹在屋内将桌子拍的啪啪响。

    他的马儿一直乖乖候在附近,一个哨声便唤来。公叔钰随手扯了门前匾上的白绸,掷在地上,拍马往宫中赶去。

    他被轩娘子养的挺好的,风采丝毫未减。那些做过的粗活如今想起来,也算是强身健体了。公叔钰要策马而行,大大方方的叫着堰都城里的妖魔鬼怪都知道他回来了。

    只是进宫去见皇帝的时候先空手接了个砚台,兆康帝司马兆平日里是温和有礼的,但这次实在是忍不住气。

    他因着公叔钰都偷偷哭了几回了,偷偷写了折子,都准备要弄死几个老东西替他报仇的,可这小子竟把自己养的面色红润的回来了。

    “你无事怎么不知会一声。”小皇帝气得指着公叔钰的脸。

    公叔钰摸了摸鼻子,先正经见了礼,再敛容正色:“陛下,我这一路并不太平,南边饥荒比呈报的更加严重,臣在南青郡可谓九死一生。”

    他从袖中取出写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