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355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 章
A- A+
倒非虚言。

    五年来,东方礼每下一道传召圣旨,韶容便变着法子推拒。

    时而称病,时而军务缠身,后来发觉,还是干脆利落地打下一座城池来得省事。

    于是边关将士们渐渐摸出门道:圣旨到,烽火起。

    他们将军提着银枪纵马出关的模样,活像是被逼婚的姑娘在逃婚。

    一来二去,竟成了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哪是拒诏……”许易歌曾私下吐槽,“分明是打情骂俏!”

    只可怜邻国诸君,时常在睡梦中就丢了几座城池。有次胡人单于被俘时还在嚷嚷:“总得让本王死个明白!你们大虞人打仗都不讲个由头吗?”

    “唉——”许易歌长叹一声,仰头望天,“许久未归京,倒真有些想念了。”

    “想念什么?”韶容嗤笑,斜睨他一眼,“百雀楼的姑娘?”

    许易歌被戳破心思,也不恼,反而笑嘻嘻地凑近了些:“怎么,韶大都督这是嫉妒了?六年不近女色,莫非真为陛下守身如玉?”

    韶容懒懒抬眼看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敲了敲马鞍,慢悠悠道:“许副将,本帅记得西境哨所还缺个看烽火的?”

    许易歌立刻像被掐住脖子的鹌鹑,缩着脑袋研究手下缰绳。边关谁不知道,西境哨所建在悬崖上,方圆十里连只母蚊子都没有。

    韶容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皇城轮廓,眼底浮起一丝玩味。

    五年了。

    这位年轻的帝王,为了逼他交出兵权,可谓花样百出。

    先是散播“龙阳之好”的谣言,再是连下十二道圣旨催他回京,最后甚至亲自写信,字里行间满是“朕思卿甚切”的肉麻话。

    韶容起初觉得好笑,后来竟觉得……有趣。

    东方礼越是费尽心机,他越是不急不躁,甚至故意在每次收到圣旨后,立刻率军攻下一座城池,再恭恭敬敬地写上奏折:“托陛下洪福,又得三城。军务繁忙,恕臣不能面圣。”

    只是……

    韶容眯了眯眼,眉宇间闪过一丝困惑。

    记忆里那个动不动就掀翻棋盘的小皇子,何时修炼出这般耐性?当年在太学,东方礼可是连半柱香的《论语》都坐不住,如今竟能陪他演足五年的戏。

    转念一想,倒也不奇怪。毕竟已是九五之尊,总要学着玩弄些帝王心术。

    只是这“装断袖夺兵权”的计谋拙劣得简直简直像是三岁稚童的把戏。

    他都能想象东方礼在龙椅上绞尽脑汁的模样。定是咬着笔杆愁眉苦脸,最后灵光一闪拍案而起:“朕假装钟情于他!”

    思及此,韶容忍不住嗤笑出声。

    许易歌见他突然发笑,不由好奇:“你这是想到什么好事?”

    “在想……”韶容慢悠悠开口,“咱们陛下这五年,怕是把那《风流帝王俏将军》之类的话本子都翻烂了。”

    那戏文里的昏君为了收权,可不都是这般装疯卖傻?

    说话间,“韶”字帅旗已至城下。

    韶容忽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扬起一片尘烟。

    目光所致的长街两侧跪满百姓,满城素白刺得人眼眶发疼,那是为箫太傅挂的孝。

    “恭迎韶大都督凯旋——”

    山呼海啸般的喊声震耳欲聋。

    韶容眸光微动,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缘由。太傅临终前估计都在念叨他,随着吊唁的官员怕是已传遍京城。

    而眼前这些百姓,谁家老人没喝过康定末年太傅府的赈灾粥?谁家孩童没领过箫府年节的饴糖?

    纵使暗地里骂他千遍“忘恩负义”,看在太傅面上,也得恭恭敬敬跪这一回。

    韶容翻身下马,随手将缰绳抛给身后亲兵。

    “你们先回西郊大营。”声音低沉,不似平日慵懒。

    许易歌瞧见韶容垂在身侧的手微微发颤,心下了然。

    这人嘴上说着不怕千夫所指,到底还是不愿让铁骑惊扰太傅灵前清净。

    他也利落地翻身下马,缰绳往亲卫手里一塞:“我随你同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