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中,一老一少君臣对坐,一边手谈一边说着话。
两人已经说了几个来回,都是关于边关军情的。
作为父亲的军师祭酒,贺兰鄞对军务最是熟悉,不论永业帝问起什么都是有条不紊地答复,永业帝满脸赞许。
“这么多年你父子几人在边境抗敌辛苦了,黎民几十载的的安居乐业多亏了边境的太平啊!”
永业帝落下黑子,笑呵呵地感慨道。
贺兰鄞不慌不忙地落下白子,谦恭回道:“陛下谬赞了,我朝百姓能安居乐业边境的安宁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陛下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不然遇上个昏聩无能的君主,就算将士们一身血流尽也换不来这太平盛世,陛下应当正视自己的功绩才是。”
一番话说得火候刚好,既不绵软也不谄媚,姿态磊落地将永业帝的政绩摆在高处,听得永业帝心情愉悦。
“贺兰锡这大老粗,出了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还不够,还出了你这般文秀聪颖的儿子,早闻你才思敏捷,若不是为父做了军师祭酒,来长安怕是得做个状元!”
贺兰鄞笑容温煦,谦虚道:“陛下过誉了,不过微薄才思,想着父亲一人操劳辛苦,便想着为其分忧,不过臣没有什么上阵杀敌的本事,只能做做文职了。”
永业帝便是喜欢这样的小辈,既忠又孝,品性高洁。
“贤侄何必妄自菲薄,有贤侄在,你父亲也能松快些。”
一场话下来,永业帝语气都亲近了许多,称呼上都变作了贤侄,可见欢喜。
“对了,贤侄打算何时归家?”
被问到这个,贺兰鄞心中开始措辞,先是答了话。
“听闻京城上元节繁华,臣准备在这开开眼界再走,顺道也多陪阿妹几日。”
话尾提到了贺兰妘,心如明镜的一对君臣都没有急着说话,永业帝竟在此刻生出了一丝丝愧疚。
毕竟将人家抚育了十几年的闺女千里迢迢抢过来,剩下的岁月都很难再见家人,这其实有些不地道,若不是因为自己是执掌天下的君主,怕是贺兰锡那老小子都能跟他打一架。
刚想说些什么话宽慰一下,就见本来沉默的贺兰鄞忽然从席位上下来,撩起袍子郑重地跪在他面前。
“贤侄这是?”
永业帝一瞬间心中划过了无数种可能,甚至都在想这小子是不是来求他把妹妹带回去的,一瞬间开始忐忑。
“陛下宽宥,臣是带着家父的恳求来的,希望陛下可以耐心听完。”
“当年母亲难产,接生的大夫说只能活一个,父亲忍痛想要护住母亲,但奄奄一息的母亲说什么都不愿,拼死将阿妹生了下来,并在临终前叮嘱不能因为她的死迁怒阿妹。父亲本就不是那样狭隘凉薄之人,母亲故去后,父亲含辛茹苦将阿妹带大,甚至一开始阿妹太小他不放心,指挥作战时都将尚在襁褓的阿妹带在身边。”
“她无忧无虑地长大,父亲从未让阿妹受过一点委屈,因此阿妹性子也不似寻常姑娘那般娴雅姝静,甚至还有些泼、有些烈,父亲深知陛下的用心,想让陛下安心,便为了大局将阿妹送来。”
“陛下别误会,臣说这些并非想求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但请陛下给予阿妹婚事时可以细细考虑人选,不求那人尊贵无双,但求夫妻相敬,白首到老。”
话语尽,贺兰鄞抬眼对上天子肃穆的双目,两人一时无言。
……
太子妃带着贺兰妘来到了御花园,虽然还是初春,花品不算多,但看过了一轮荒芜的寒冬,眼见这片鲜妍,还是心生欢喜。
有“春来第一枝”名号的迎春花正迎风绽放,纤柔的枝条垂着嫩黄色的小花,春意盎然。
各色山茶姹紫嫣红,让初春的气息更浓烈了些。
兰花娇嫩,但也在释放着独属于它的秀雅,让人称赞它的高洁。
贺兰妘就喜欢这样花团锦簇的景象,抚摸着一朵硕大的粉色山茶,欢喜道:“才初春便有这样多漂亮的花,不敢想到了夏日里该是多么繁华的盛景!”
太子妃姿态端庄地走在一边,双手微微拢在腹部,看着分外活泼的女郎,轻笑着应道:“是了,在过两月,上京便会花团锦簇,贺兰姑娘喜欢牡丹吗?那时候牡丹也会绽放,还有牡丹宴。”
“喜欢,喜欢,我最喜欢牡丹这般硕大华美的花卉了,可惜凉州气候不适合牡丹生长,以前家中养过,但是得每日精心伺候才堪堪存活,那等牡丹遍地的盛景是瞧不见了。”
贺兰妘语气中带着惋惜,太子妃便想着宽慰,下意识道:“日后贺兰姑娘年年都能看到遍地牡丹了。”
说完太子妃愣了一下,余光瞥见贺兰家的女郎也怔了怔。
夫君是储君,太子妃自然清楚一些皇家内情,知道贺兰家的姑娘来上京是为了什么。
就是不确定是哪一个,可能是自己的夫君,也可能是五弟,亦或者是其他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