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5307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12 章
A- A+


    这说得大家更茫然了。

    则修院外,纪五叔倒是拦住大家,比了个嘘的手势,听听霆哥儿怎么讲。

    小四小五挠头。

    不知道啊。

    夫子们只教书,从未讲过这些。

    “不管贾夫子,还是博学馆的夫子,都说读通四书,明白其道理,再会解意即可。”

    这也太笼统了。

    就跟现代考试一样。

    总要知道考试重点在哪里,要点是哪里。

    难道要把一本书,全都背得滚瓜烂熟吗。

    想来既然是考试,肯定有偏向,有倚重吧。

    他们这是突击学习,肯定不能用传统的方法。

    倘若慢慢学,慢慢啃。

    别说私塾大比拿名次了,就连大比参赛名额都拿不到。

    纪霆抽出一张上好的画纸,这画纸极大,铺在书桌上,开口道:“私塾大比都比什么。”

    “参赛多少人,晋级多少人。”

    这个小四小五知道。

    他们在博学馆四书堂已经好几天了,总是听大家提起。

    “宜孟县私塾家学有十二个,共计六十个学生参加大比。”

    “私塾大比共计三日。”

    “第一日先比背默。”纪小四道,“会淘汰后三十名。”

    “说是能默多少是多少,比谁默写的多,谁默写的全。”

    纪霆则在纸张上面写了个第一日,背默,又问:“范围呢,四书全本吗。”

    这个他们不知道,纪霆则在后面打个问号。

    “第二日比解意。”

    “三十位学生依次限时作答,超过解答时间,就要退出。”

    “一直到场上只剩十五人。”

    一天淘汰一半?

    有够狠的。

    不过最难受的,还是第三日那十五个学生。

    因为私塾大比名次只取前十。

    明明距离名次一步之遥,却很容易被淘汰,这种心情肯定很难熬。

    纪霆在画纸上写了解意两字,范围依旧未知。

    “第三日呢。”

    “依旧是解意,但不是写下来,而是考官当场出题,学生当场口答。”

    好家伙,这两场笔试,一场面试。

    先淘汰基础不牢固的,再淘汰理解不过关的,最后淘汰心态不够稳的。

    这三场下来,若是能熬过去,距离考过秀才,应该都不远了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

    甚至有人把宜孟县的私塾大比,称作小童试的。

    说是只要在这上面拿到名次,明年二月份的秀才考试,一定能够考过。

    当然也有当众出丑,心态不稳的,丢了全家全族脸面。

    纪霆在第三日后面,写了个面试。

    “第一日考的是基础,所以四书肯定要背会的,否则去了也白搭。”

    “但也有诀窍,那就是先把好背的背会了,晦涩难懂的直接放弃,能保几分是几分。”

    “第二日考理论,肯定有其范围,最好搜罗前十年考试范围,要是能弄来考官风格就最好了。”

    “多做真题,远比盲目学习要好。”

    “若是能到第三日,其实大家理论水平都差不多了。”

    “比的则是风度,口才,仪态。相比其中意思,仪态风度更加重要。”

    面试嘛,大差不差的,肯定是气质优先。

    纪霆分析一遍,小四小五都听傻了。

    私塾大比,原来是这样吗?

    怎么三哥哥一解释,感觉完全不同啊。

    不等两人兴奋,纪霆直接道:“别高兴得太早,听说私塾大比持续三四十年之久,估计不少人都知道其中诀窍。”

    “尤其是大族子弟,必然知晓其中潜规则。”

    也就是说,分析出这些东西,不过是距离人家又近一步,而不是领先一步。

    要说第一日好办,无非是下苦功夫,认真背诵即可。

    但第二日的考试范围,以及考官喜好,却是难题。

    至于第三日?

    这风度仪态,如何拉开差距呢。

    两人惆怅的时候,纪霆轻咳:“别想前两项了。”

    “若想过了第一关,抓紧背书,才是正理。”

    是啊。

    至少要先背会了再说。

    博学馆内部选拔,要的也是这个。

    说话间,纪霆已经制定好目标。

    两个弟弟已经通读四书,他们要做的就是背诵。

    今日是三月二十八,距离四月二十五选拔,还有二十七天。

    这四书里最难理解的中庸,纪楚让大家直接舍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