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4858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二十七章 侧击
A- A+
    齐元嘉走后,贴身宫婢扶着太后去长椅上歇下。

    “太后,依奴婢看,陛下早有成算,您好好享清福便是,莫要忧心,小心伤了身子。”宫婢一边轻柔地替太后揉捏肩膀,一边劝道。

    太后半撑着头,愁容不散:“唉,你还小,不知事。如今皇帝便是太有主意了,这才不妙。”

    小宫婢眨了眨眼,一脸不解。

    正当太后闭目养神之际,外面传来的宦官的通传:“太后,卓家老夫人求见。”

    卓家老太太?

    太后眉目微动,拂开宫婢的手,坐直身子:“宣。”

    卓家老夫人方凝玉身着二品诰命朝服,在侍女的搀扶下,下跪行礼:“太后万安。”

    “老夫人请起。”太后点头示意,宫婢们手脚利落地替方凝玉准备好了软垫、茶点及手炉。

    太后虽贵为皇帝之母,可面对这些世家贵妇,太后一向和颜悦色,从不摆皇家的架子。

    “外面风露重,老夫人一路过来,可有冻着?”

    方凝玉恭敬道:“多谢太后关怀,老身一切都好。”

    她微微侧首,侍女便将一件狐皮大袄捧了上来。那皮毛油光水滑,通体雪白,不染一丝杂色,极是难得。

    方凝玉笑道:“前阵子老身那不成器的孙子风彦猎了只雪狐,他随父进宫时听见太后畏寒,便记在了心上。这不,眼看着快要入冬了,那雪狐皮连他父亲要都不愿给,闹着要送与您。”

    太后颔首:“风彦一贯孝顺,有心了。”她着人接过狐皮大袄,细细翻看,忽而笑道:“这做工精致细密,却又不似寻常工艺,吾瞧着倒似三姑娘的手艺。”

    方凝玉以袖掩面:“太后好眼力。风彦信不过府上的绣娘,硬是去求了悠儿。悠儿醉心诗书,平日里疏于女红,让您看笑话了。”

    “老夫人过谦了。”太后抿了一口热茶:“京城人人皆知三姑娘饱览群书,女红亦不落人后。何况这些刺绣缝补的技艺,日后多的是人替她去做,她且把心思用在该用之处。”

    方凝玉听出太后话中有话,不由暗自欣喜。

    她冒着寒风入宫,当然不只是为了一件狐皮大袄。今日之行目的有二,听太后之言,想是已得其一。

    方凝玉念头转得快,面上却仍是恭谦:“老身愚钝,还望太后指点。”

    “皇帝过几日会举办一场围猎,届时会邀诸多官眷命妇参与。老夫人回去让三姑娘好好准备吧。”

    方凝玉徐徐拜谢:“谨遵太后懿旨。”她适可而止,不再提孙女,状似闲聊道:“陛下许是心里头有了主意,想必围猎之后,您与摄政王便可了却一桩心事。”

    太后长叹一声,扶额道:“但愿吧。老夫人也有子女,既为人母,总归是要为子女打算的。至于摄政王……他一路伴着皇儿长大,待皇儿之心,与吾无异。”

    “老身记得,摄政王今年二十有八,即将而立,却仍未娶亲。”方凝玉接道:“以前摄政王忙于朝政,无心家事,如今陛下即将大婚,太后不若借此机会,帮其相看一二?”

    “帮他?”太后苦笑:“吾怕是没那个本事。”

    方凝玉掩唇而笑:“于情,他与陛下情同手足,如同半个兄长,于理,他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您既是陛下的母亲,又是他的叔母,若您不成,恐怕整个大璋就没几人能成了。”

    “摄政王为国为民,劳碌多年,身边却无人陪伴,膝下更无一儿半女,时间久了,难免孤单。可怜他父母早亡,别的事尚可,终身大事上却无人为他筹谋。论上马征战,世人皆知其英勇,但论后宅之事,弯弯绕绕,男子又怎能比得上女子?您为他相看,既是关怀,更是荣宠,摄政王又有何理由推拒?”

    见太后神色有所松动,方凝玉趁机道:“更何况古人云,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陛下两年前虽已宣布亲政,却仍有所顾忌。如今陛下年岁渐长,等到大婚,更是名正言顺。摄政王眼下的确抽不开身,但总不会一直如此。若到那时再挑选,一来恐于摄政王名声有碍,二来难免忙中出错。如今借陛下立后之机,岂不更为妥当?”

    太后沉默半晌,道:“……容吾再想想。”

    虽然太后并未给出明确回答,但方凝玉察言观色,心知自己已然说动了她。

    太后一贯不问朝政,可事关亲子,她断没有置身之外的理由。

    摄政王功高震主,权势滔天,于朝堂上甚至可越过皇帝下令,种种事迹,她不信太后一点也不知晓,一点也不介怀。

    太后的儿子是皇帝,她才能是太后。

    摄政王在皇帝年幼时监国是辅佐,若皇帝亲政后还一直把持朝政,那就是心怀不轨。

    方凝玉目的达成,康宁宫毕竟是太后居所,她身为外臣不便久留,又寒暄一番后便告辞离去。

    太后半靠在长椅上,默不作声。

    时间久了,伺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