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43106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010
A- A+
年轻的姑娘用袖子擦脸,一边高兴得咯咯笑,一边念念有词:“一条,两条......八条......”

    杜六丫不识字,但她会数数,是跟三叔公学的。

    她们每天都要统计自己做了几件绣品、木雕、草帽,学会数数更方便。

    学的时候抓耳挠腮,熟练之后就不用每次都指望元氏,因为元氏会不耐烦,还会打骂她们。

    杜六丫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十里八村、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男娃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女娃没必要,她只需要嫁个好人家,大家就会夸她家祖坟冒青烟,然后回到家跟自家姑娘念叨,“你将来也要像某某一样,嫁个好人家,到时候多多照拂你兄弟们。”

    姑娘们要么做绣活儿,要么在灶房忙活,嘴里咿咿呀呀应着,低眉顺目,言听计从。

    杜六丫想到这,扭头看杜青棠。

    她们没什么本事,无法为棠哥儿提供任何帮助,好在棠哥儿争气,凭自己的努力考上清苑书院。

    以后会更好的吧?

    一定会更好的!

    “呼——好累,六姐换你来。”

    网兜的杆子很长,跟杜七丫差不多高,她和杜五丫捞累了,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就把捞鱼的重任交给杜六丫和杜八丫。

    杜青棠看了眼杜八丫的细胳膊细腿:“我来吧。”

    这姑娘比杜青棠大两岁,个头却跟她差不多高,甭说捞鱼,不被鱼拖进河里就好了。

    杜八丫不肯,但是拗不过杜青棠,只得乖乖退到旁边,帮忙捡鱼或者拎桶。

    杜青棠有不少钓族朋友,假期也曾应邀钓鱼,方才又旁观许久,自然不在话下。

    网兜出其不意没入水中,猛地一铲,伴随“哗啦”水声,鱼虾坠得网兜沉甸甸,争相落入木桶之中。

    杜五丫和杜七丫呱唧鼓掌,异口同声:“棠哥儿真厉害!”

    杜青棠嘴角抽搐,哄小孩儿呢这是。

    “五姐七丫,你们快来给我搭把手,好沉,我拉不上来。”杜六丫抓着杆子,两条胳膊颤巍巍,鼻尖冒出汗。

    “哇——好大一条鱼!”杜七丫欣喜若狂,“六姐坚持住,我这就来帮你!”

    杜青棠将躲在泥沙里的螃蟹拨进木桶,抬眸看去,三个姑娘已经合力将鱼弄了上来。

    鲢鱼长约两尺,杜七丫和杜六丫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控制住它。

    鲢鱼不甘甩尾,迸溅的水珠折射出绚烂光彩。

    “这条鱼可以卖好多钱!”

    “真是太好了!”

    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引得过路村民驻足围观。

    阳光下,姑娘们的笑脸比那水珠的光亮还要绚烂动人。

    ......

    这处的鱼虾捞得差不多,杜青棠和四个姑娘转移阵地,到另一边捞鱼。

    被欢呼声吸引过来的村民见杜家姑娘们捞了很多鱼,很难不心动,纷纷加入到捞鱼的队伍中。

    多亏桃源河里鱼丰虾富,否则怕是要被捞空。

    装满四个木桶,杜青棠收起网兜:“差不多了,回去吧。”

    “好嘞!”

    装载鱼虾的木桶挺沉,杜五丫和杜六丫先送一个回去,紧接着杜青棠和杜八丫也抬着桶走了,留杜七丫在原地看守,以防剩下两桶被手脚不干净的人摸走,一条鱼能换几个铜板呢。

    走到半路,迎面跑来杜六丫,气喘吁吁地喊:“八丫!棠哥儿!”

    “怎么了?跑这么急作甚?”

    “舅母来了!”杜七丫跑到跟前,扶着膝盖呼哧喘气,“她还带了个孙大夫过来,这会儿正在门口坐着。”

    杜八丫:“孙大夫?他来作甚?”

    杜七丫:“不知道,我放下桶就走了,还没来得及打听。”

    这位孙大夫是隔壁小溪村的,年轻时在县城的医馆做学徒,回来后自立门户,是这一带唯一的大夫。

    他医术不错,只要不是疑难绝症都能治好,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就找他,好得快,也放心。

    孙大夫是个热心肠,还会免费给看不起病的人治病,唯一引人诟病的,就是他嘴巴不够严实,哪个人得了什么病,他前脚给人看过,后脚就叭叭出去,宣扬得人尽皆知。

    为此,他没少被人指着鼻子骂。

    朱氏带着孙大夫来杜家,杜青棠就知道她打的什么算盘了。

    “来得好啊,我还怕她不来。”

    杜八丫听得满头雾水:“棠哥儿你说啥呢?”

    杜青棠注意到杜五丫也来了,摇头:“没什么,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她让四个姑娘去抬剩下的两桶鱼,一个人半挪半抬,把大半桶鱼半弄回去

    “呦,捞了这么多鱼?”杜青棠刚把木桶推进灶房,朱氏闻着味儿来了,指着两条最大的,颐指气使道,“单独拿个盆,等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