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4232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林佩
A- A+
    一朝天子一朝臣,先帝殡天不久,老丞相亦请辞归乡。

    阜国历经十年党争内耗,国力空虚,百废待兴。

    老丞相临行前向小皇帝推荐了一位继任之人,其门生林佩,现同平章政事,正二品。

    得知此事,太后亦向小皇帝推荐了一个辅政人选,时任平北巡抚的陆洗,正二品。

    正月朝会,小皇帝先宣诏任林佩为左丞相,后请林佩到御书房,授意他回去起草一封敕书,调陆洗入京升任右丞相。

    下朝,众官员回公署当值。

    天下着鹅毛大雪,远处宫殿融入淡灰色的天际线,风卷雪絮穿过宫道,两侧白雪映漆墙。

    林佩缓缓走过东华门。

    门外等候的一众官员迎面而来。

    为首贺喜的是昔日同僚,而后各部院堂官纷纷附和。

    ——“林大人,恭喜恭喜啊。”

    ——“林大人升任相国,实乃是国家社稷的大喜事。”

    林佩回礼,态度谦和:“与诸位大人共事才是某之荣幸,望今后互帮互助,共担国事。”

    一袭赤罗衣衬得他皮肤白皙身材修长,近时见眉如翠羽,目似柳叶,眼底流光若潺潺春水,说不出的书卷气。

    “知言,适才陛下单独召见,是否有什么旨意?”吏部尚书杜溪亭问道,“先帝临终定下双相辅政之制,不知右相的人选定了没有,是不是礼部方时镜方尚书?”

    礼部尚书方时镜今日告病并未上朝,而其余几位尚书对此亦十分关切。

    林佩一时没有回答。

    杜溪亭道:“怎么,难道不是方尚书?”

    林佩道:“我正斟酌此事,请诸位稍安,是与不是明日便知。”

    杜溪亭道:“方尚书材优干济,若不是他恐怕难以服众呐。”

    林佩看了对方一眼,道:“老杜,你且先回署,别带着大家在这里吹西北风,方尚书已经告病,要是谁明日又受了寒,你担不起这个责任。”

    杜溪亭等人这才作罢,拱手告退。

    应对完一众官员,林佩走回中书省,在文辉阁门前抖了抖身上落的雪,提袍跨过门槛。

    阁内的郎中、舍人正在忙碌。

    林佩脱去斗篷走进侧屋,拉下帘子,利索地把朝服换为常服,就盆中热水洗了洗手。

    左边的这间侧屋是他平时办公之处,事务繁忙时一度起居于此。

    进门可见一榻一几,对墙书架,靠窗长书桌,清一色的黄花梨木,均已使用多年。

    长书桌上古砚一方、旧窑笔格一架、斑竹笔筒一个、笔洗、湖斗、水中丞、石镇纸各一样,也都是官署里中规中矩的档次,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不时,温迎令小书吏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大人暖暖身子,每年雪天大朝你都得病一场。”温迎现任参议,是跟随林佩做事的副官,“眼下正是百废待兴之际,你更得保重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了。”

    林佩坐下,捂嘴咳嗽了几声:“不碍事。”

    温迎等林佩喝完姜汤,才想起贺喜,笑着说道:“大人你现在是中书省的主官了,按规矩不宜再在偏屋办公,什么要紧事都放一放,先让书吏们把你平时用的东西摆上堂屋。”

    林佩道:“这事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我们要拟一道敕书。”

    直到这时温迎停顿了。

    文辉阁中无小事,每日处理奏本、草拟诏敕、宣发公文,所用每一张纸每一笏墨每一枚印都有细致而繁琐的讲究。

    他虽不知要拟的是什么旨意,但他知道所用的三丹符表示发往地方,而云鹤锦配玉轴授予一品官,结合当下局势,就意味着要调一位封疆之吏入京为右相。

    龙文缘边纸在书案上徐徐铺开。

    林佩拿起笔,在那祥云龙纹上方悬停片刻,落下笔锋。

    他在中书省八年,落笔成书,字迹与印刷出来的无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敕平北巡抚陆洗治理地方有功,升为中书省右丞相,入阁参赞机务,切望仰体圣恩,恭谨办事,辅弼新政,钦此。】

    温迎站在旁边看着,额角渗出汗水。

    林佩搁下笔,揉了揉手腕。

    温迎道:“大人,如此一来,礼部怕要记恨你了。”

    林佩平淡道:“封缄之后立刻派人送入宫中。”

    温迎捧起卷轴,低头应是。

    林佩浅叹一口气,扶着椅子起身,走到正堂前伫立。

    堂上悬挂着一幅雕刻“勤于守成”四字的牌匾。

    木匾的正下方摆着一张宽大的紫檀书案,书案的边角因常年摩损而褪色,变得光滑老旧,两端雕刻的祥云仙鹤纹也有几处磕碰掉漆的痕迹,连桌腿都有裂痕了。

    不久前老丞相坐在这里通宵达旦处理政务的身影仍历历在目,转瞬之间只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