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酷的景象,易子而食,烧杀抢掠,人一旦陷入绝境,什么都愿意做,她早就见过陆英,在她来青州城的第一天,偷偷跟着她,观察过她,明白陆英虽为人和善,但行事有自己的度量,她想跟陆英走,但如果无法打动她,最多也就是拿了钱帛留在青州城。
那是青州城最乱的时候,她得了意外之财,又带着一群孩子,等陆英一走,便会被众人分吃。
她想活下去,长长久久地活下去,可世道就是如此,低等的贱民只能在饥荒和战火中被裹挟着往前走,瞧不见何处才是生路,也料不到什么时候会死。
可她也不愿意继续欺瞒陆英,在陆府这一年,就好像是一场黄粱美梦,仿佛她从未经历过战火,不必挨饿,也不曾受冻,更不必担心自己下一刻便死在没人看见的犄角旮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但她心里一天比一天煎熬,她想告诉陆英,又怕她得知后一怒之下将自己扫地出门,自己连做个低等女婢的资格都没有。
那是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湖水偶尔会泛起波澜,翻涌的声音和着灯花爆裂的噼啪声,揉进静谧的夜色里,陆英注视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小姑娘。
七岁孩童那样拙劣的演技,她怎会毫无察觉呢?
祝余口中的欺骗是真,可城外那群无病无痛的孩子也是活生生的,那样暗无天日的时候,她每日出门,刨食一般捡回来残羹冷炙,喂养着无家可归的孩子们。陆英只要一想到那处矮小的窝棚,就会在心里多心疼她一分。
陆家和祝余同龄的小姑娘,每日都是丫鬟婆子伺候着,环绕着,众星拱月一般,祝余没了父母,独自挣扎在流民丛中,能活下来,已是艰难。
她如何会责怪她。
-
太子妃回了寝殿便屏退众人,拉着祝余问话,问她这三年去了哪里,可曾受过什么苦,为什么不给京里来信。
问题一个接一个,连珠似的,祝余呆呆地看着陆英,此刻她什么都答不上来,只想像从前那般,枕在陆英的膝上,什么都不做,闭上眼就能安然入梦。可她现在一闭上眼,就会想到前世那座孤零零的坟冢,脆弱的心间便好似被捏住,喘不上气来。
陆英见她不答话,还以为是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当下便又急急起身,拉住她的手,焦急地望着她。祝余压了压翻涌的恨意,抽了抽鼻子,说自己只是太高兴了,又去答陆英先前那一长串追问,隐去青州城那晚的事,一一乖巧答了,哄得陆英平缓下情绪,正要将信件给她,便听着门外有人通传,说是太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