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40866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三十二章
A- A+
老太君十分挂念容都的外孙女,阖府都对羡予能来合州探亲一事欢喜至极。

    八月中,羡予回到镇国侯府过中秋。四天后,她收到了这个月第三期《流云杂报》,其上最醒目的标题便是“太子殿下携诸臣已启程南巡”。

    文章描绘了太子于朱雀门启程时,皇帝携百官送行的盛大场景,肯定了此次南巡的重要意义,极力称赞陛下对南巡安排的深谋远虑,最后宣扬我大梁一片海晏河清、盛世之景。

    不知是负责这篇的笔者暗中拍马屁,还是高相宜天赋异禀,已经深谙皇权下媒体的生存之道。

    羡予读得都快笑出声来,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口问一旁的青竹:“先肃懿皇后是不是姓程?”

    青竹应是,听得延桂一阵心惊肉跳,还以为小姐发现了什么。

    但羡予只是拉长语气点头,“哦——”

    难怪程望之晋升如此之快,原来是太子近臣。太子根基日渐稳固,血脉相连的母家自然是首要提拔对象,程氏是太子天然的盟党。

    但程望之也是自己拼命换来的功劳晋升,羡予随即又想到。当初见到他时他身受重伤,刚巧那之后不久二殿下就被立为太子,也许那次的功劳是他的投名状。

    听闻太子殿下贤明勤政、恭肃持身,想必不会任人唯亲。

    又过了快半个月,叔父叔母好一顿嘱咐,行李添了又添。九月初三时,羡予终于能启程南下。

    她先乘马车到江州均阳县,从这里最大的码头换乘船只继续向南,走水路跨越整个江州。进入合州后再有两天水路,随后还要换乘马车,继续行驶一日方到章府所在的信南县。

    刚出发时羡予其实有些紧张,毕竟此行没有长辈陪同,而且行程长达二十余日,交通工具都换了又换,总担心是否会出岔子。

    但到江州没多久,她就不再忧心了。

    外面的世界果然精彩,江州风物许多都与容都不太一样,各种新奇玩意儿迅速吸引了她的注意力。船每到一座大城便会停留半日,让船上的乘客能休整游玩,也空出时间用于货物运下或装载。

    离开容都十日,羡予一行到了江州洪光县。一路所见皆与容都不同,口音都让羡予觉得新奇。

    青竹有些晕船,羡予倒没有任何反应。她让青竹留在船舱内休息,延桂陪同下船逛逛。

    听说陛下特意让储君乘自己的御舟南巡,太子仪仗已经离开洪光县三日,码头边的行人还在讨论那日所见到的御舟是如何高大华丽、气势宏伟。

    羡予听不太懂,只觉得好玩。略算了算,太子南巡的队伍已经出发快一个月了,只是沿途要在各城停留考察,所以比羡予这单纯赶路的慢得多。

    接下来自己的路线就与南巡不一样了,怕是遇不上程望之。羡予边逛边想。

    她戴着帷帽,轻纱遮住了她过于张扬的容貌,和一看就很好宰的外地人的纯真表情。

    洪光是航路上的要地,南北往来人流无数,戴着帷帽并不新鲜,于是也没多少人注意她,羡予可以尽情穿行于闹市。

    身后的延桂已经拎了一手的特色点心和小吃,白叔随行护卫,隔绝了周围可能的危险。

    闲逛半个时辰,三人寻了一座酒楼用午膳,羡予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尝尝当地的特色菜肴。

    江州酒楼和容都很不一样,江州这边的建筑呈回字形,中间大堂搭建高台,平日里有曲艺或说书供食客赏评。

    小二领着客人上二楼包厢,二楼朝内的一面只设围栏,方便客人从高处听戏赏曲。

    羡予入座后赞叹一句:“不愧是江南富庶地,酒楼都有这般闲情雅致。”

    这家酒楼的菜品摆盘布置得都十分精巧,看起来十分对得起它的价格。江州特产的白眉茶清香怡人,只是那道醋蒸鱼实在不合羡予胃口。

    羡予把桌上的其他菜都尝了尝便半饱了,她还惦记着特意买的那些点心,随意夹了块泛着酸味的鱼肉便搁了筷子,端正茶杯转向大堂,专心致志听曲儿。

    高台上的琴师一曲毕,向周围宾客致意后收琴下台,换来周围一阵掌声。

    琴艺确实不错,羡予在心中默默点评,也跟着拍了拍掌。

    随即,台上又快速搬上屏风和各种置景,这是要唱戏了。羡予来了兴致。

    戏班众人上台,一位领头模样的中年男子上前报幕:“诸位贵客,今日我们艺庆班为各位献上一折《南巡记》。”

    他话音刚落,四周就响起一片叫好声,掌声比方才琴师下台时热闹得多。

    白叔不解,“这是为何?”

    他靠着栏杆,隔壁包厢的人恰好听见了,热心地大声回答道:“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这《南巡记》唱得就是不久前太子南巡轶事。”

    羡予奇道:“太子南巡不是才一月不到吗?戏文都编好了?”

    隔壁笑回:“咱们江州的一辈子估计就见太子殿下一回,自然稀奇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