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是个很辛苦的活,一个月干下来,钟家人晒黑了一大截。
饶是钟明月带着草帽穿着长袖在地里干活,也仍旧被晒伤,手腕处几乎脱了一层皮。
钟绍华见了心疼的不行。
自己地里刨食可以,总不能让老婆孩子都在地里刨食吧。
此刻他无比后悔,当年去县里上学,没读两年就半途而废了。
不种地就得有个工作,工作得进单位找,城里的单位别想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农村来的自己凭啥争?
隔壁吴家村倒是有个砖窑厂,但人家也只招本村的,不招外来的啊!自己爹会修车,也就能偶尔过去打个零工,挣点零钱。
钟绍华不服气了,吴家村有窑厂,为什么他们钟家岗不能办个厂呢。
都一样是乡下人,谁比不上谁。
糖厂?县里有了。窑厂,吴家村也有了。那还能干嘛呢?
钟绍华想起他娘腌的咸菜,忽然有个想法涌上心头,他们可以办个咸菜厂啊,味道美,价格还便宜,而且原材料当地就有,包装就从窑厂拿货,那边咸菜坛子多的是,拿的多价格还有优惠。
“莹莹,哥想办哥厂卖咸菜,你看怎么样?”钟绍华还是有点紧张,所以想先在钟莹莹这练练手,再给家里人说。
“好啊,娘腌的咸菜可好吃了。”钟莹莹听了先是有些吃惊,后面立马就举双手表示赞成,自家老哥有上进心再好不过了。
办厂好啊,办厂能推动共同富裕,这样也就不怕特殊时期有红眼病举报。
村子富了,家也富了,这样都不用自己再做什么,上辈子的灾难应该也能平安度过,她也不知道她们这个小破地方哪里来的那么多自然灾害。
除了地震泥石流和海啸没发生过,隔三四年就表演一次发大水,七八年就来一次干旱。
想要避免这些,最好还是改变村民的收入来源。
等到五五年,国家资源紧缺,开始启用粮油布票,村里人自己种的粮要交公粮,在队里分配的粮吃完后,想要买粮只能凭票购买。
农民比工人所能够分配到的粮票数量可是差远了
“娘,我想办个厂。”
“我看你长得像个厂。”陈显英开口就是国粹。
“娘,绍华是觉得您腌的咸菜好吃,想先做一点,拿去城里买了试试水,倘若卖的好了,就和村里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办个厂,大家也能多一条出路。”钟明月温温柔柔的解释道。不同的话在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意思都变了。
“对对对,是这个意思。”钟绍华忙不迭的点头。
家里之前大缸咸菜还没吃完呢,每天消耗量很少,都是咸菜配着拌野菜吃。
之前是没有想过这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还能拿去卖,自己做的咸菜在村里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村里人穷吃不饱的多,县里有钱的可不少。
现在天热,吃粗粮吃的人胃口不佳。搞点腌辣椒、泡萝卜、酸豆角出去卖,应该会好卖。
得到陈显英的许可后,农忙刚结束,钟绍华就拉了一车自家腌的泡菜去县城里卖了。
钟莹莹也要一起去,她还没见过这个年代的县城呢,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的供销社。
陈显英不允许,她就学村里小孩撒泼打滚,非说自己跟嫂子学了算数,要跟着一块去算账。挨了一顿揍后,还是得偿所愿了。
挨打不疼,就是有些丢脸。
天还没亮呢,钟绍华就赶着牛车带着媳妇和妹妹一块出发了。早点到才能赶上大集,去晚了人都散场了还卖给谁?
钟莹莹坐在车上,看着周边的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的新奇。
牛车走过长长的小道,穿过镇子,又走了七八里才到县城。
安县是个小地方,县西边的西街集市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之前钟绍华和他爹一块来卖筐就是在这个地方。
西街集市的街道边是一排排的青砖瓦房,大部分是开门做生意的,从吃的、穿的、到用的,应有尽有。虽然比不上后世,但也算繁华了,太久没见过这样的场景,钟莹莹一时之间迷了眼。
街上城里人和乡下人对比很是明显,村里来的,基本上满身补丁,城里的就显得精致很多,钟莹莹甚至还在里面看见了几个穿布拉吉的,小县城也是卧虎藏龙啊。
钟绍华找了个角落,把牛拴好,然后卸下咸菜坛子,占了一个摊位,摆好东西后就开始叫卖。
“卖咸菜、有腊菜、辣椒、豆角嘞~”
“叫魂啊~一个咸菜有什么好卖的,当谁家没有似的”一个挎着菜篮子路过的老太婆被钟绍华洪亮的声音吓了一跳。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婆婆,我们家的咸菜和别家的不一样,您尝尝就知道了。”钟莹莹噔噔噔的从边上跑过来,把钟绍华给挤到一边去,献宝一般的捧着手里的咸菜碗,碗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