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五月份,原本晴朗的天气瞬间变得阴雨连绵。
嫁到隔壁的钟家小姑钟明芳期间回来了一趟,她嫁的那村子就是有窑厂的那个,一家老小都在里面干活,这次是听说娘家买了不少缸和坛子,特意回来的。不光来,还带了好几个咸菜坛子。
“娘,你们要买坛子咋不和我说呢,我家这东西多的很,还不要钱。”在窑厂干活,平常有没烧好的次品啊啥的便宜处理,几乎相当于白拿了,都是他们这帮人抢了去。
“买的多,去你家拿,到时候你公婆心里该不得劲了。”闺女嫁人了,住到别人家里去,总归是要注意点的。
“你家的今年挖的土豆也别卖了,听说县里有人收,价格高点。”话不能说太明白,闺女是自家人,但是女婿不是,一个床头睡觉,万一说漏嘴了就不好了。
“这雨一直下,今年的收成还不知道咋样呢,你家粮还够吃吗?家里有孩子了,多搁家里放点粮,不够让大勇去县里买点,咸菜也多腌一点,家里坛子空着也是空着,费点盐的功夫而已,听见了没有,大人能饿,孩子可饿不得。”大勇是钟明芳嫁的人。
钟明芳生了一个女孩,叫丽丽,今年一岁多,刚会走。
“知道了,娘。”
该提点的都提点了,想不明白她也没办法了。要是到时候实在没得吃了,把钟明芳接回来,一个大人一个小孩,锅里多兑一碗水,还是能凑合养的。
这雨已经下了一周还没停了,麦地里已经开始有积水了,村里已经有老人开始唉声叹气了。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天公不作美,那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钟家人能做的都做了,四月的时候,就连屋顶上的瓦片都给捡了一遍,就是害怕到时候连月的阴雨房子会漏雨。
还买了二十多斤的鸡冠油回来炼油,后世不吃这个,但是搁这个时候可是个好东西。猪油能炒菜,冬天还能拿来擦手擦脸预防开裂。猪油渣也香的不行,空口吃已经很香了,包包子炒菜更是一绝。满满两坛子的猪油混着油渣,被陈显英锁在了自己屋里的柜子里。
柴火也捡了不少,撸杨树叶的时候扯下来的树枝,统统砍了晾干了收到柴房里了。外面的柴堆堆的是一些比较松散的干草,还有秋天的稻杆和玉米秆,以及搂的干树叶子,他们这没山,不能大规模的砍柴。主要还是靠烧稻杆麦秆这些。
平常存的柴都是掉落的小树枝,还有就是修树的时候砍的比较大的枝桠。
至于煤炭,这里是没有的,也没有人能用的起。除了以前的地主老财。
村里的那群学人精也跟着学了不少,起码房子的瓦片都捡了一遍。到时候漏雨倒塌的风险应该也小了不少。钟家岗本身人就不多,只有十几户人家,除了一个老楚和老万两家,其他都是姓钟的。
家家户户本就有存粮,只是不多而已,这阵子又跟着钟家人挖野菜,腌咸菜,那可是囤了一屋子。就是腌菜啥的终究还是不顶饱。
不过还好,这一批地里刨出来的土豆大家都没有卖。每家地窖里都堆了起码几百斤的土豆子,钟伟先到处蹿唆土豆等等卖,价格更高,大家想反正等几天也不碍事。
这几天刚一下雨的时候还有人骂他,说他耽误了大家卖土豆。可是等到雨下了一周都没停后,村里人的脸色都变了。
彷佛几年前的水灾又重现在了眼前,这一季的作物算是完蛋了。
各自回家清点了存粮,才算是小小的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又把能够存放的久的干粮给收好,然后勒紧裤腰带。每顿饭都做的清汤寡水的。照他们的话说就是,下雨又干不了活,饿不死就算了。
顿顿土豆子,红薯,最多撒点盐,油星子都不见半点。都是吃过苦的,没什么是咽不下去的。
又过了一周,大雨还在下,村里地势比较低的几户人家那水已经接近门槛了。等到水漫进屋里就麻烦了。
村长征召了村里的几个壮丁,帮着这几户重新修了加高了一圈门槛。又在墙边围了一圈石头,只期盼能起点作用,水不要渗到屋子里去。外面的院墙也给加固了一下,包括院门的门槛更是挡到了半人高。
村长叹了一口气,他们这已经开始有积水了,那大坝对面岂不是更糟糕。
他媳妇娘家就是坝子那边黄家岗的,现在整天在家里急的不能行,就害怕娘家出什么问题。
钟家人就没有这么多的担心了,钟家在台子上,地势高的很,除非淹到其他人家的屋顶,否则水是压根进不了钟家的屋子的。而且这一家的人际关系极其的简单。钟父钟伟先不必说,往前数几辈都生活在钟家岗,一家老小生在这长在这,外面压根没啥亲戚。
至于钟母陈显英,原先也是逃难来的,她是独生女,她爹被那谁打败仗的时候给强制带小岛去了,至此再没见过,剩下她跟她娘孤儿寡母的,没了生活来源,又赶上灾荒,就一起逃难来了钟家岗,嫁给了钟伟先,自此定居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