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7926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心跳回忆
A- A+
    徐望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畅快地聊天了,或者说她是太久没有结交新的朋友,没去看看新的世界。

    打火机介绍自己名叫张佳慧,比徐望小三岁,来自省内的某个地级市,现在在机场做安检工作。徐望问她是负责“搜身”的那种,还是在入口处拿着仪器在旅客身上点来点去做监测然后汇集一批人才放行的那种,张佳慧说她都干过,要看领导把她安排在哪里,而第一次遇到徐望那次她是被安排站在入口处。

    鉴于第一次正式见面就颇具戏剧性,所以在聊天的过程中徐望丝毫没有避忌自己的感情生活。张佳慧先是问了徐望上个月在她面前吵架的那个朋友现在怎么样了,又问了和她在机场分手的那个女孩眼下如何了,没一会儿功夫就把徐望的情况了解个清楚。

    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不能什么都往外说啊,太掏心掏肺的话是要出事的,可徐望早把这份警惕抛之脑后。

    当天二人在暗涌从7点聊到了午夜时分才分开,分别时发现原来各自住在城市的两端,如果不是特别的缘分,恐怕在这偌大的城市她们这辈子都没机会见面。离开时她们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好下次还一起喝酒。由于张佳慧的时间不固定,徐望表示她什么时候都可以,只要张佳慧想,她随时都能到。

    犹如回春一般的热络心情让徐望感到欣喜,生活终于有了起色。她开始期盼下一次的见面,而这次的经历,她谁都没有分享,当成秘密收在了心底。

    时间飞快,转眼到了第二年农历新年,徐望已经和张佳慧喝过一次酒,吃过一次饭,还一起去了冰雪乐园玩,徐望甚至专门去过一次机场想要偷偷“视察”张佳慧的工作情况,但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人,只能悻悻而归。

    由于过年期间是返乡高峰期,张佳慧无法按时回家,徐望把单位发的过节福利分了一些给她,约好等自己从老家回来再聚。

    徐望不喜欢过年,应该说越长大越不喜欢过年,她的同龄人基本上都已经结婚了,所以她过年回去一定会面临的事便是催婚。以往她都可以拿年轻做借口,但她现在早已过了三十岁,即使按晚婚晚育的政策她也早该结婚了。对于婚姻大事家里人不止一次电话来催,她不在当地倒也还好推辞,过年一回家,必然要面对一群人的当面“围攻”。

    这刚过了年初二,相亲活动就安排上了。

    徐望说春节最后一天的票没买到,只能买到初五的返程票,一是这样一来她只要坚持两天就可以逃离压抑的环境,二是初六张佳慧休息,他们约好了那天见面。

    前些年给徐望介绍对象的人还相对多点,这几年考虑到年纪、工作地点、收入水平等因素,合适的对象越来越有限,前些年介绍来的多是一些本地土著,今年多了一些类型,南方回流人才。介绍人倒是把这类型的男人吹的天花乱坠,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之所以回来,要么是因为经济不景气被裁了或者混不下去了,要么是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他们在南方落户安家,或者有一些本身已经有谈婚论嫁的对象,但一算起经济账与谈及未来人生规划,双方打不成一致,不得不分道扬镳的。

    婚姻说白了就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济行为,前期男女双方作为商品待价而沽,后期组成合伙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而且要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风险就非常大了,搞不好后半辈子顺带着这条命都能搭进去。

    且不说徐望的生理需求不符合世俗定义,就针对婚姻本身而言,她也并不看好这种制度。但她觉得没必要和家里坦白自己的情况,所以能躲远就躲远,能顺从就顺从,以回避和拖延的姿态“苟活”到了今天。

    根据安排,徐望初三晚上和初四中午各要见一个男人。初三晚上见的这家一早就表示对徐望非常满意,见面之后就已经开始展望未来生活景象了,徐望不是很理解,第一次见面就开始预设未来,到底是谁给的他资格和前提。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她还是坚持体面的把这顿饭吃完了,但由于体验太差,初四中午这场她实在是不太想去了。

    不想归不想,该去还是得去,只要这场去完了,她就可以开心的跑路回去上班了,只不过初四中午的这个男人比初三晚上的那个还让人生厌,她想逃跑的心都快写在脸上了。恰巧这时候,郭文萱给她打来了电话。

    “咋了,啊,好,好,你别着急,你别急,你等我,你在哪,好好好,我现在马上过去!”

    郭文萱是真的询问徐望有没有时间,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徐望必须抓住,她立刻起身说妹妹急着让她过去,相亲男还想陪同,她说不方便,为了不留下话柄徐望还提前买了单。不过很遗憾,白破费了,后来还是被男方蛐蛐了。

    徐望怕接电话的时候事情穿帮,所以当时果断挂断了郭文萱的电话,甩掉相亲男之后她立刻把电话打了回去解释原因,没想到郭文萱也在同一家商场里,只不过徐望在三楼,而郭文萱在地下一层的奶茶店。徐望急急下楼,想叫上郭文萱先离开再说,没想到在店里,见到了她最不想见到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