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如同蚕丝般轻柔,伸手触摸便能立刻融化在掌心。
江槐看着烟雨中的小镇,只觉得雨水是这泼墨人家的收尾之作,把整片水乡笼罩在朦胧浪漫的氛围里。怪不得文人墨客总说一川烟雨婆娑处,才是真的江南。
江槐被这份柔软触动,准备出门转转。
哪怕是梅雨时节,乌镇的游客也没有减少,他们乘着乌篷船,穿梭在江南水乡的温柔里,惬意又满足。
江槐的燥热也被这份温柔中和了。
她独自行走于朦胧烟雨中,直到看见西栅的游客中心的指示牌,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出了乌镇。
门口有不少卖茉莉花的老婆婆,她们用铁丝把茉莉花串成手链,装在编织的竹篮里,碰见个人就问要不要买一串。
江槐从超市里买了些日常用品,站在景区门口点了根烟,看着烟雾飘扬的同时,她脑子里在盘算着自己小店的开业时间。
门口到处都是人,无数摄影师背着相机拦住来往的游客,要给她们拍照。
江槐最讨厌抽烟的时候有人打扰,她看着前方有棵大树,义无反顾地走了过去。
那棵树正对着西栅门口,上面写着“乌青毓秀”四个大字。
书里都说乌镇是乌青色调里钟灵毓秀的一副泼墨画,结合着这雾蒙蒙的天,江槐倒是觉得相得益彰。
“润之,我挺喜欢你的。”
树后边传来一个女子的哀嚎声,听着声音年纪不大,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
江槐的烟燃到了一半。
“可是…你真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树后传来了一个男子的声音。
那声音温柔儒雅,带着漫不经心。
“是不是因为我爸爸坐牢,你觉得跟我在一起很丢脸。”
“不是,你为什么要这么轻视自己?”
江槐的烟还有四分之一,她只觉得才被江南扑灭的火气又重新燃了起来。她窝火得很,把烟扔在地上,用脚来来回回转了四圈踩灭。再捡起来,走到垃圾桶旁边,用力地扔了进去。
“不丢脸,难道很光荣吗?”
卖茉莉花的婆婆看着她这个样子,还是舔着脸走了上来,“小姑娘,买两串戴着心情就好了。”
那婆婆说的是江南软语,江槐听了好几次才听懂,她看着婆婆竹篮里的花,被雨淋坏了一大半。
她捂住自己的下半张脸,“多少钱?”
那婆婆说了一句,她没听懂。
“能再说一遍吗?”
江槐还是没懂。
她翻找自己的钱包,还有十块钱零钱,“十块够吗?”
那婆婆又说了一句。
“我真的没听懂,阿姨,您能讲普通话吗?”江槐挺耐心。
“她说,六块一串,十块两串。”
有个熟悉的男声从身后传来,江槐前方出现了一个阴影。
“谢谢。”
她听声音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树后面的那个男人吗?
算了,是不是也不重要。
她现在只想回家,无暇顾及这些琐事,刚要把钱递给那婆婆,突然一串茉莉花戴到了她胳膊上。
那婆婆用蹩脚的普通话告诉她,“刚才那个男孩子替她付钱了,买了两串。”
江槐不喜欢欠人人情,抬头往前看了一眼。
他的身型高大,梳着利索的短发,穿着盘扣长袍墨竹马褂,背影逐渐和朦胧的烟雨融为一体,随后彻底消失在烟雨尽头。
“润之。”
温润如玉,之死靡它。
江槐想到这两个成语。
“他是谁啊?”
“不知道,是住在景区里头的居民吧,小伙子蛮帅得嘞,经常照顾我生意。”
“都没看到他长啥样,经常买花送给女孩子吗?”江槐开了句玩笑,表情也有了点微妙的变化。
“反正每次买很多。”那婆婆讲到方润之的时候,眼里都带着光。
“小姑娘,你长得也好看,记得多笑笑。”
那婆婆说完便去招揽别的客人了,江槐本想一走了之,但又觉得这是她在这异乡里收获的第一份善意,便向树后走去。
这会儿雨丝儿扑面,带着燥热的风。树后空空如也,只有地面上一束茉莉花,风一吹,花便散了。
江槐叹了口气,转手就走。她加快了脚步,天气预报说晚点有雷阵雨,她可不想淋成落汤鸡。
江槐本就没吃饭,手上还提着一壶油,两袋方便面,两袋米,掌心早就被勒出痕迹,再加上对乌镇本就不熟悉,只能走走停停。
一只手撑伞,一只手提东西,她最后跟着大部队来到了一座桥上。
四周眺望,桥的下方是碧绿的水乡和泼墨色的乌篷船顶。彼岸是昭明书院,对岸好像是消防救援队和一些她不知道的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