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655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蝴蝶追梦
A- A+
不敲门?”

    张嘉华怔了怔,“对不起……”

    罗拉笑了笑,“算了。”

    张嘉华把门掩上,走到床边,也坐了上去,往里向罗拉的身旁凑近,“在看什么?”

    罗拉把相册递过去了点。

    张嘉华看着那些陈旧的照片,指着这上面的其中一个人,说:“这是陈民生吗?”

    罗拉笑着点了点头,“嗯,是他。”

    张嘉华笑,“哇,长得真帅,好像很高的样子?”

    罗拉望着那上面的人,说:“真人比照片更帅,他个子有180,一点也不矮。”

    张嘉华认真地看着那上面的男人,这人和嘉华印象中爷爷的模样一点也不像。爷爷看起来是比较儒雅温柔的,而且身形偏瘦,身高也并不算很高,喜欢带金丝边的半框眼睛。而照片上的人,身形高壮,眉目锋利,看上去很凶,但是笑着的时候又很温柔。

    张嘉华望着照片上的人,轻声道:“你在想他?”

    罗拉:“是,也不是。”

    “嗯?”

    罗拉叹了声气,“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我只知道二十四岁的我最爱陈民生,但我嫁的人是你爷爷,这让我有种背叛了这两人的感觉。”罗拉想了想,“我这会,就像成了个‘渣女’了。”她说着笑了下,但笑却不达眼底。

    张嘉华陪着她笑了下,“奶奶才不是渣女呢。”张嘉华说着把罗拉揽住,“忘记了和爷爷的记忆并不是你的错。”

    罗拉望着她笑了笑。

    张嘉华:“不过奶奶,那你还记得你和陈民生为什么分开的吗?”

    “记得。”罗拉看着照片上的人,轻轻地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在华北大量驻军,不到一个月,又发生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紧接着北平沦陷,天津保卫战失败,天津失守。

    “战争愈演愈烈,从北方逃到南方的难民也越来越多,社会乱成一片,没有任何秩序可言。

    “我们在杭城,过去一直过得还算好,不管怎么乱,也总能相安无事地在杭城立身。

    “但那会的混乱,我们连杭城都待不下去了。

    “罗家为了保存根基,我们三房人,一房去了美国、一房下了南洋,我父亲因为没有男孩子,他不想离开祖国,本想把我送到国外去,自己留守在家的,但我不愿走。

    “所以,当战争快打到杭城时,我们一家便逃到了沪市,住到了法租界去。

    “安顿好我和母亲后,父亲想回到杭城去尽自己的能力保存罗家的祖业,而民生也在这时动了想去参战的念头。

    “因此,那一年的九月,陈民生离开了沪市,离开了我,去参军去了。

    “那之后,我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回来过,也不知道他也有没有找过我。

    “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甚至没有收到过关于他的一封信。”

    张嘉华怔怔地听着奶奶的话,她记得,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那之后的战争打得更是轰烈,中国的伤亡也很惨重。

    张嘉华不忍心把这些过程告诉罗拉,他们分别后没有消息、没有联系,大概也是无法联系了。

    张嘉华想了想,说:“我记得你是一九四七年和爷爷结婚的,也许你和他分别后发生了别的什么事,然后你喜欢上爷爷,和爷爷在一起了呢?”

    罗拉笑了笑,犹豫了一下,在这个小辈面前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即使民生真的战死了,我也不会轻易嫁给别人的。”

    “而且——”罗拉望向张嘉华,“我总觉得他不会死在战争的,他很聪明,也很厉害,还会些功夫,枪法什么的也练过。

    “他答应过我会回来的,他对我许过的诺言从来没有食言过。

    “我相信他一定不会食言的。”

    罗拉说着声音又轻轻地颤抖了起来。

    张嘉华听着她的声音也觉得有些难过。虽然罗拉最终嫁的人是自己的爷爷,但听着她和陈民生的过去,哪怕不知他们的从前,也为他们的分离感到可惜。

    她知道罗拉一定是很喜欢他的。

    而现在只有二十四岁记忆的罗拉,当下爱的人理所当然的会是陈民生。

    这天晚上,罗拉留下了张嘉华,两人一起回顾了罗拉从小到大的成长照片。

    可也从这天开始,哪怕张嘉华留在蒋州老洋房陪着罗拉,罗拉的精神还是一天比一天消沉,渐渐地,仿佛做什么都提不起力气。

    周末,张嘉华父母回来了,罗拉也是一副乏力的样子,张明德担心她,又把她带去医院做了检查,可医生说罗拉身体并无大碍,便猜测她许是回到了二十四岁的心境,但身体却是九十四岁的,心理认知上转换不来,出现的情绪问题。

    张明德各种劝慰自己的老母亲,罗拉温和地笑着听着他的话,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