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女志异
在太和城南的幽静之地,亭溟溪畔,有一泓清泉,其水寒冽甘甜,四季长流不息。此泉名为御泉,源远流长,其来历颇为神秘。相传,南诏王阁罗凤有子十八人,女儿十二人。因王喜好绝色,故有王妃十六,皆为南诏绝色佳人。其中,慕容玉珠最为出众,自幼聪慧,精通诗文,擅长七弦琴,其琴声清越,如山间清泉,令人陶醉。
阁罗凤雄才大略,心怀壮志,常言生当为人主,战当扬威名。他曾三次入中州,至长安谒见唐皇,深受汉文化熏陶,归国后推行汉礼,倡导文治武功。他建五凤楼于羊直咩城,楼高八丈,气势恢宏。每至中秋,阁罗凤必携爱妃慕容玉珠登楼赏月,吟诗作赋,好不惬意。五凤楼初建时无楼名,因阁罗凤生日时,有五凤聚于中峰下一梧桐树,故得名。
阁罗凤与云南太守张虔陀结为八拜之交,每年春分必至白崖城拜谒。朝见时,阁罗凤常携一妃同行,每每酒后必大醉,而张虔陀则趁机调戏其妃。五年间,阁罗凤竟毫无察觉。直至天宝五载,阁罗凤按例朝拜虔陀太守,酒席间引发口角,方知妃子已多人被其被凌辱。盛怒之下,阁罗凤将其杀死。唐玄宗不明真相,引得天宝战争爆发。唐军三战皆败,损兵二十万,战将百员,南诏从此声威大震。
战后,阁罗凤拜西泸令郑回为清平官,立法三条:南诏文武官员必行汉礼;皇室子女、国中官家富室必通经文;为官必知孔孟,国中男子十五必考骑射,尊君敬师为常礼。自此,南诏文风大盛,人才辈出。五凤楼更名五华楼,檐角铜铃改铸为“忠义”二字。
一年中秋之夜,阁罗凤携爱妃慕容玉珠宴于五凤楼。阁罗凤作诗:“点苍凝秋露,月照九重阶。晚钟传古寺,把酒赞丰年。”玉珠和之:“南天开云解,月华泻松间。摇琴话广寒,几度换人间。”酒宴中,阁罗凤叹道:“南诏耿耿忠于唐天子,天子却偏听谗言,以重兵征伐,灭我南诏。生死攸关,不得不倾巢迎战,唐兵三战皆败北。南诏之化险为夷,得于仁德之师,上下心齐。回想往事,依然心惊。”
时异牟寻在座,阁罗凤曰:“天下大势分久则合。而吐蕃从来有异心,可我南诏百姓皆良顺之辈,不能与其虎狼同穴,长久则必受其害。今中原杨国忠家族既灭,南诏归唐之期不远。”慕容玉珠小于阁罗凤二十岁,凤薨后,她与十八王子凤伽仁隐居太和城亭溟溪亭溟山庄。
凤伽仁年十八,乃玉珠所生,自幼孝母,工诗文。某夜,伽仁于恍若梦中见一少女以一碧玉环赠之,伽仁醒悟时,玉环已在手中,顿爱不释手,常常玩之,并珍藏于香袋之内。一日他游于庄中清水池边,忽见一少女,美艳无比,在溪边摘野花置于花篮。那少女见伽仁,似旧识一般。伽仁细看顿觉市梦中赠玉环之人。他取出玉环示于少女,少女笑道:“果然是一痴郎,如再上一重,让君梦幻成真,可愿否?”伽仁点头:“必当禀先告家母,再以礼相娶。”
他问少女居所,女答:“你莫需惊慌,我本东海龙王十八孙女倩珊,原居于水府。祖父要我出嫁北海龙王孙楞龙,我不愿意嫁他,故惹祖父生气。楞龙父子来东海求婚时,因我心中忿恨,用银鞭挞其父子。我父得知大怒,禁我于冰宫化干黄鳍。后为观音菩萨所救,放生于亭溟溪边。你家那御泉水,就是我施法所现。我与郎君原有夫妻缘分,你可直言于母妃。你母妃广识多闻,必当答应。若你要寻我可到御泉边叫三声“倩珊”,我便即可会到你身边。”
伽仁问:“你本龙子龙孙,寿命可过千载,我只有十五六,可以成婚吗?”倩珊说:“龙龄百年才为一岁,余千四百年则十四岁耳,正当相配,有何不妥。”伽仁听后大喜,急忙归家相告其母。
慕容玉珠听后,心中甚是欢喜,当即允婚。倩珊姿容极佳,善解人意,所问必答。玉珠问倩珊:“东海龙宫隶属天宫雷雨司,你通天文吗?”倩珊答:“天文即古篆文。龙宫有学司,龙部子女七岁入学,通天文地理、人间尘事、诸天大法咒,修真养性,以延天年。龙龄少则九千年,得道者可延十万年人间寿。人则不可思议。”
玉珠问:“你何故喜爱我子伽仁?”倩珊答:“伽仁诚实可靠,不骄不躁,是为良配。”玉珠大喜:“配我子,必倩珊!即刻完婚。”遂令下人筹办酒筵。
倩珊道:“勿需破资筹办,我能使婚礼圆满举办。”玉珠遂下丹书南诏诸王室、文武官员、三十七都首如期参加婚礼。
至婚期之日,南诏宾客云集,倩珊施法现出各类佳肴珍馐,百味甘果,皆是人间所罕见,宴请诸宾客。后倩珊又施法于国门外设千席,宴请南诏百姓,宴席三日才散,婚后倩珊与伽仁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一日,他俩云游到一秘境,见一老僧盘坐于古松之下,身披袈裟,手持佛珠,双目微闭,似在入定。倩珊上前施礼,问道:“大师,此处为何有此异香?”老僧缓缓睁开双眼,笑道:“施主乃是东海龙女,怎会不知此香来历?”倩珊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这香气竟是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原来,龙女自幼修习佛法,身上沾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