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350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61 章
A- A+
    寅时三更,那清脆的梆子声“梆梆”刚过,马芷瑶便蜷在书房那散发着淡淡木香的黄花梨木圈椅上。

    昏暗的油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将账簿泛黄的纸页映得透亮,她蘸着朱砂的狼毫笔尖突然顿在"永和廿年三月初七"那栏——三船蜀锦入库记录旁竟画着朵五瓣梅花,那梅花颜色鲜艳,在昏黄灯光下仿佛要活过来一般。

    "这个标记......"她喃喃自语,翻出半月前查封的盐商密账,指尖轻轻划过相同位置暗红的梅花印痕,那触感粗糙,带着岁月的痕迹。

    窗棂外飘来梔子花那甜腻的香气,混着账册陈年的霉味,钻进她的鼻腔,让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卯时初刻,柔和的晨光斜斜切进窗格,王逸尘带着早春的寒气推门而入,那寒气扑面而来,让马芷瑶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身着玄色官服,下摆沾着刑部诏狱特有的铁锈味,那股刺鼻的味道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他目光扫过摊满八仙桌的账册,喉结动了动,心中暗自叹息:“这案子牵扯众多权贵,如今大理寺已经结案封存卷宗,马姑娘却还不肯罢休,我该如何劝她才好。我身上的诏狱令牌裂痕、后颈的蛊毒印记,这些秘密一旦被揭开,不知会给她带来多大的危险,可我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她陷入这危险的漩涡却不管。”他声音低沉:"大理寺今晨结案,永宁旧案卷宗已封存。"

    马芷瑶将染血的梅花镖重重拍在账册五瓣标记上,两处纹路严丝合缝,那“啪”的一声脆响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王逸尘瞳孔微缩,攥住她手腕的力道却放得极轻,内心焦急不已:“李公公已死,还有十七位朝臣联署结案文书,这背后的势力不是她能抗衡的。我只能尽量稳住她,先保护好她的安全,等我慢慢查清背后真相,或许能找到两全之法。”他说道:"李公公已死,结案文书有十七位朝臣联署。"

    "那这枚三年前就出现在蜀锦账上的梅花印作何解释?"马芷瑶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未愈的箭伤,那伤口还泛着红,周围的皮肤微微肿胀,“当日冷箭破空时,刺客腕间也有这样的刺青。”

    争执声惊飞檐下麻雀,“扑棱扑棱”的振翅声在窗外响起。

    王逸尘袖中诏狱令牌不慎掉落,“当啷”一声,露出边缘新鲜的裂痕——与那日摔碎的螭纹玉佩缺口如出一辙。

    马芷瑶突然想起他后颈淡青的蛊毒印记,喉间泛起铁腥味,一种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

    王逸尘心中一紧:“糟糕,这令牌裂痕被她看到了,她肯定会起更多疑心。这蛊毒印记更是不能让她知道背后的秘密,我得更加小心应对,不能让她陷入更深的危险。”

    与王逸尘的争执无果,马芷瑶心烦意乱,决定到市集上走走,希望能从人群中发现一些与案件有关的线索。

    申时的市集热闹非凡,糖炒栗子那香甜的气味在空中弥漫,马芷瑶裹着粗布斗篷蹲在巷口茶摊,余光瞥见两个挑夫第三次经过榆木桌。

    卖饴糖的老妪铜勺敲击铁锅的节奏“叮叮当当”,竟与诏狱刑讯时的梆子声分毫不差。

    马芷瑶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她觉得周围的一切似乎都隐藏着危险,那卖饴糖老妪敲击铁锅的声音,就像诏狱刑讯时的梆子声一样,敲打着她的神经。

    她的目光在周围的人群中快速扫视,发现那两个挑夫已经第三次经过,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盯上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掀翻了竹凳,滚烫的茶汤“哗啦”一声泼向身后货郎。

    趁众人惊呼时钻进染坊晾晒的靛蓝布匹间,五色布料被暮春的风鼓起,化作流动的屏障,那布料随风飘动的“沙沙”声在耳边响起。

    追兵靴底碾碎青石板上未干的染料,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她却已攀上邻院晾衣竹竿,狸猫似的翻进成衣铺后院。

    戌时的梆子声“梆梆”响起时,马芷瑶贴着城隍庙斑驳的砖墙喘息,那粗糙的墙面触感让她的后背隐隐作痛。

    怀中新得的账册浸着冷汗,封皮暗纹在月光下显出奇异的五瓣轮廓,那轮廓在月光下隐隐约约,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她突然听见瓦当坠地的脆响“啪”,抬头望见飞檐上青铜面具的反光,那反光在月光下一闪一闪,刺得她眼睛生疼,那人腕间的刺青正在月光下舒展成完整的梅。

    城隍庙檐角的青铜面具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冷光透着丝丝寒意。

    马芷瑶攥紧账册退到供桌后。

    香灰呛进喉咙,她忍不住咳嗽起来,“咳咳”声在安静的城隍庙里回荡。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铜锣声“当当”,面具人腕间的梅花刺青骤然隐入夜色,只留下瓦片轻响“沙沙”。

    她贴着墙根挪回城南小院时,灶台上的药罐还在咕嘟冒泡,那“咕嘟咕嘟”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三天前王逸尘差人送来的安神汤早已熬干,褐色的药渣在碗底凝成扭曲的梅枝形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