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30142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闯州府47(小修)
A- A+
,很是聪慧。”

    “是啊,荞哥儿很好,可他带着小学堂的学生嘛,县城报社脱不了手,张伯伯恐怕也不肯放行……”

    难哦,不大可能。

    殊不知,张荞亦有心到府城去。

    起因是张牧这两日也回了东山村。

    李婶在狗子家帮忙,话里话外羡慕他们人丁兴旺,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管事看自家儿子油盐不进就来气。

    想压他成亲,不许他再跑商,总怕他出门惹祸端。

    父子俩大吵一架。

    “你别以为我不晓得,你天天在外想做些什么,你最好给我收了心思,别去招惹不该招惹的是非!”

    张牧不服气,不理解他阿父究竟在怕什么,话赶话的,不过脑子便脱口而出,骂他父亲孬种。

    “你就甘心认命,在这狗屁村子里当个奴仆?!阿爷的死活你不关心,荞哥儿的委屈你看不见……”

    张云松使全力甩下耳刮子。

    张牧左脸瞬间红肿起来。

    李莹英、张荞分别拦两父子,李嬷嬷急的在旁边跺脚,不敢上前拦张云松,只好佝着身子挡在张牧身前。

    张荞抱着兄长,眼泪汪汪,请他同阿父道歉,求父亲莫要动怒。

    张牧梗着脖子,喘着粗气,跟张云松道歉,为不敬长辈道歉,但仍坚持自己没错。

    他摸摸荞哥儿脑袋,“父亲,你难道也信阿爷有罪吗?”

    “我……”张云松亦红了眼眶,无力地松了脊梁。

    “总之,你要认命你认,我不认!”张牧撂下一句话便走。

    张荞看看父亲,再瞧瞧哥哥,收到李莹英眼神示意,遂追了上去。

    等俩孩子走开,张云松颓丧地倒在椅子上,“英娘,我自然相信父亲无罪,可京都城里浑水一摊,我……我怕呀……”

    李莹英搂着他,轻拍背脊,“云哥,我懂,我懂。”

    另一头,张荞追着兄长跑到院子里,池塘边。

    池子里的几尾定情锦鲤被养的很好,深夜听到动静,探出水面来瞧热闹。

    张荞拉住兄长,两人在月下谈心。

    往常,张牧不愿同他说这些事,可近日手下探子来报,阿爷或许还活着……

    家里生变故时,荞哥儿方才三岁,又受惊病了一场,从前种种忘的干净。

    而他已十岁,一朝获罪,大厦倾倒,如坠深渊。辗转到了东山村,得一方避所,日子倒也安逸。

    若阿爷当真有罪,他便认了。可他是被陷害的啊!

    他怎能甘心!

    他家荞哥儿,自幼瑟缩,谨小慎微,因奴籍身份,走在路上都不敢抬头。就连年少慕艾,有了中意之人,都以为自己配不上,过去多番为之自苦。

    身为兄长,尽数看在眼里。

    可他本该是京都城里最惊才艳艳的好哥儿啊!

    柳玉岩罢了①,在他心里,便是王孙贵胄,荞哥儿亦配得。

    再说柳家哥儿,他承认瓷哥儿少年英才,赤子丹心,教人佩服。

    可荞哥儿呢?

    若非奴籍,若非……同在科举场上,荞哥儿未必不如他。

    张牧告诉弟弟,他们本是京都名门,遭小人陷害而获罪。自己一直在外探查昔年之事,但求终有一日能平反。

    张荞乍闻此事,听得云里雾里。

    然等张牧提及阿爷或许尚在人间,张荞急急地攀住兄长胳膊,“真的?!阿爷在哪?我们、我们……”

    “荞哥儿,你也赞成我们该找阿爷是不是?”

    “嗯嗯,可阿父他……”

    张牧叹息,他回家那日便提了,但怎么都讲不通。他父亲一口咬定阿爷已逝,亲眼所见,不许自己再追查往事。

    还想写信给林霖,卸了他商行管事之职,逼他留在家里。

    张牧便想到了柳玉瓷,“瓷哥儿、宁哥儿即将乡试,府城报社定会缺人手,你给万叔么说,要去府城帮忙,我们在府城偷偷找人。”

    荞哥儿长的像阿奶,阿爷要真活着,见到荞哥儿,应当会前来相认。

    “哈?”哥哥怎么知道瓷哥儿先前是给自己提过一嘴。

    提过最好,理由都拣现成的。

    次日,吴煦得知张荞要同他回府城,帮忙接手报社的工作,好让瓷哥儿、宁哥儿安心备考,当即大呼好人。

    他左张右望,眼见四下无人,喊了句“谢谢嫂嫂!”

    两人又到张云松面前央求。

    吴煦就差把嘴皮子磨破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望张伯准允。

    他只当张管事怕荞哥儿住进柳家,坏了名声,忙说他和瓷哥儿搬到柳家,把自家屋子留给张荞。

    而张云松狐疑地看向张荞,又望了眼门外。

    张牧没来,刻意躲着,怕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