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远和顾景辉想借此打击苏家,太后想借机分化皇帝阵营,皇帝表面不干预实则静观其变,"林潇语气平稳,逐条分析,"我们不能只被动应对。"
"你有何计策?"苏临渊目光温和中带着期待。
林潇低声道:"既不能硬碰,就要借力打力。此事关键不在女学本身,而在于如何让各方都下台的同时,保住女学。"
"你是说..."叶临风眼睛一亮,兴奋地打了个响指,"我们要来个反将一军?"
"我们要给皇上一个台阶,让他能在不得罪太后的情况下支持苏家,"林潇沉声道,依然面无表情,"同时给周明远他们一个教训。"
三人密谈良久,最终敲定计划。苏临渊起身告辞,举止依然从容优雅:"此事我去与妹妹商量,明日便可行动。多谢两位挺身相助。"
林潇点头,语气中罕见地透出关切:"切记,一切要低调,不可暴露我们的联系。"
"那是自然,"叶临风笑嘻嘻地说,拍拍胸脯,"这种精妙计策,若是泄露了,岂不可惜?"
次日午后,国子监外聚集了数十名学生,为首的正是周子安。他们手持匾额,上书"纲常蒙羞,礼法不容"等字样,高声叫嚷要"驱逐误导女子的奸邪之人"。
就在此时,一队禁军突然出现,将众人团团围住。
"何人在此喧哗?扰乱朝纲,意欲何为?"领头的将领厉声喝道。
周子安慌了神:"我等乃为国子监学子,今日只是..."
"国子监学子?"将领冷笑一声,"国子监学生不在学堂读书,聚众喧哗,分明是想要作乱!"
"我父亲乃礼部尚书周明远,我等只是..."
"原来是周大人之子,"将领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那更该明白朝廷法度。众人随我入宫,皇上定要问个明白!"
周子安面如土色,其他学生也吓得四散而逃,却被禁军尽数拦下。
御书房内,皇帝萧煊正在批阅奏章,听闻禁军将国子监学生带到宫中,脸上出现不易察觉的笑意。
"陛下,"身旁的太监恭声道,"太后娘娘已经得知此事,正往这边赶来。"
萧煊点点头,"传林大人和顾大人来见。"
片刻后,林潇和顾景辉一同入殿,向皇帝行礼。
"林爱卿,听说这些学生聚集在国子监外喧哗,所为何事?你可知晓?"萧煊明知故问。
林潇垂首道,语气平静如水:"回陛下,微臣得知,是因苏丞相之女欲开设女子学堂,教授女子诗书礼仪之事,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顾景辉急忙插话:"陛下明鉴,此事违背祖制,有悖纲常。学生们虽行为莽撞,但初衷是为维护朝纲。"
萧煊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顾爱卿,朕记得,你前些日子刚被朕调入上书房吧?怎么,现在就站在那些扰乱朝纲的学生一边了?"
顾景辉顿时汗如雨下:"臣不敢,臣只是..."
此时,太后带着周明远匆匆而来。
"皇帝,"太后脸色不善,"朝廷大事,你擅自处置,不觉得太过专断了吗?"
萧煊起身行礼:"母后来得正好。这些学生聚众喧哗,扰乱朝纲,朕正要处置。"
"他们不过是表达对违背祖制行为的不满,"太后瞥了林潇一眼,"有何大错?"
萧煊摇头:"母后有所不知,朕刚接到密报,这些学生背后有人指使,意在挑起朝中争端,分化朝廷力量。"
太后脸色微变:"何人如此大胆?"
萧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林潇:"林爱卿,你向朕呈递的那份奏章可否拿来一观?"
林潇恭敬地呈上一份奏章。萧煊接过,念道:"臣林潇进言,女子学堂一事,非为推翻礼法,实为培养贤良。古有曹大家著《女诫》,班昭续《汉书》,皆为女子有才德者。若能使天下闺秀皆知书达理,明礼知耻,岂非国之福祉?"
顾景辉闻言,脸色顿变,而周明远更是惊惶失措。
萧煊将奏章递给太后:"母后请看,朕以为,林爱卿所言甚是。女子学堂若只教授诗书礼仪,不涉政事,有何不可?"
太后扫了一眼奏章,表情变得复杂:"你早知此事?"
萧煊笑道:"林爱卿前日便呈递了此奏,朕尚未决断。今日这些学生闹事,倒让朕想通了。"
他转向周明远:"周爱卿,你儿子领头闹事,你可知晓?"
周明远面如土色:"臣不知情,若犬子有错,定严加管教。"
萧煊看了顾景辉一眼:"女子学堂一事,各执一词。既如此,朕命林潇和顾景辉共同拟定章程,确保不违朝纲。至于今日闹事的学生,各责三十板,以儆效尤。"
"陛下!"周明远惊呼,"他们都是文弱书生,如何受得了三十板?"
萧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