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探花,本王听闻你精通诗词歌赋,也爱好古籍研究。本王府中收藏颇丰,尤其对''''女诗''''别有收藏。改日若有雅兴,不妨来府上一观。"
林潇心中一惊。
待定王离去,苏临渊压低声音道:"林兄小心,定王此人心机深沉,绝非表面那般风度翩翩。说话间常有试探之意,今日之言更是意有所指。"
林潇心中一凛:"他到底想做什么?"
苏临渊面色凝重,声音低得几不可闻:"我从家父处听闻,定王府中几位美姬离奇死亡,手段极其残忍。有传言说,他有...特殊癖好。"他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潇一眼。
"林兄,朝中形势复杂,若有需要,在下愿鼎力相助。"苏临渊诚恳道,眼中流露出真诚的关切,"家父虽与朝中各派皆有往来,但对陛下改革之意甚为赞同。你我同科及第,又同为年轻一辈,理应相互扶持。"
林潇仔细审视苏临渊的眼神,确认他话中无诈,方点头道:"多谢苏兄美意。日后若有需要,必当叨扰。"
正说话间,一位身着紫袍的老者匆匆走来:"林修撰,皇上宣你入御书房议事。"
林潇向苏临渊告别,随侍卫前往御书房。一路上,她心思电转。皇帝、太后、定王,三方势力暗中角力,她已身陷其中,退无可退。
御书房位于皇宫深处,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林潇随侍卫穿过重重宫门,终于来到御书房外。
"林修撰到。"侍卫高声通报。
"宣。"屋内传来皇帝的声音。
御书房内,皇帝萧煊正在翻阅奏折。见林潇进来,他示意左右退下,才缓缓开口:"林爱卿,今日之事你看明白了吗?"
林潇谨慎答道:"陛下是在平衡朝中势力。"
萧煊点头,放下手中朱笔:"不错。多年来,太后一党把持朝政,朕难有作为。如今朝中渐有改革之声,正是扭转局势之时。林爱卿聪明才智,朕甚是看重。"
萧煊起身,走到书架前,从一本古籍中抽出一张纸:"你可知道,为何朕如此坚持要你入翰林院?"
林潇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萧煊转身,目光如炬:"翰林院掌管诏令起草,是朕的耳目与咽喉。太后党羽已渗透各部,唯独翰林院尚可一战。朕需要自己人在那里,确保朕的旨意能原原本本传达出去。"
林潇心知肚明,皇帝此举是拉她入伙,慎重道:"陛下厚爱,臣不敢辜负。只是臣初入仕途,恐难堪重任。"
"无妨。"萧煊神情坦然,"朕不求你立下大功,只望你在关键时刻能明辨是非。朕知道太后对你心存疑虑,定王也对你图谋不轨。你如今处境危险,唯有依附朕,方能自保。"
林潇知道皇帝说得没错,但她更明白,皇帝此言也是威胁——若不站队,将腹背受敌。
"陛下洞若观火。"林潇行礼道,"臣定当尽忠职守,不负圣望。"
萧煊点头以示满意,又道:"翰林院虽清贵,却是朝中要职。朕已命人准备了一份太后党羽的名单,你且收好,日后行事时多加注意。"他递过那张纸,"此外,朕有意推行新政,需翰林院起草诏书,你要多与苏临渊联络,他家中藏书丰富,可助你一臂之力。"
林潇接过名单,正欲细看,忽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太监总管高声道:"太后娘娘驾到!"
萧煊脸色一变,迅速向林潇使了个眼色。林潇会意,将名单藏入袖中。皇帝低声道:"日后自有机会再谈。你且退下,小心行事。"
林潇躬身退出,刚出门就与杜太后一行人打了个照面。太后身着华贵凤袍,头戴珠翠,虽年过花甲,却依然气度不凡。她目光如刀,在林潇身上扫过,冷声道:"林探花这般得宠,哀家倒要好好看看,你有几分真本事。"
林潇躬身行礼,不卑不亢:"太后娘娘过誉,臣不过尽忠职守罢了。"
太后冷哼一声,上下打量林潇几眼,带着宫女进了御书房。
林潇长舒一口气,捧着锦盒正欲离去,忽见远处长廊的转角处闪出一个人影——定王萧烨正靠在廊柱旁,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林探花,我们来日方长。"定王意味深长地说完,转身消失在宫墙转角处。
走出宫门,林潇在宫外的景苑遇到了正在赏花的苏云锦。苏云锦一袭淡青色长裙,俏立于牡丹亭下,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画卷。
见到林潇,苏云锦含笑迎上来:"林公子今日可是春风得意?一早便得皇上召见,又收太后赏赐,真真是前程似锦。"
林潇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窃听,才低声道:"险象环生才是真。"
苏云锦神色凝重起来:"林公子务必小心。太后党羽众多,定王更是心机深沉。我听家兄说,定王近日对你格外关注。定王此人好权术,更喜欢掌控他人,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境遇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