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2541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 23 章
A- A+
着用什么菜来配,菜园里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吃的几样早就吃腻了。不过这可难不倒好吃嘴的李杏娘,何况现在又不是大雪覆盖、寒冷刺骨的冬天,万物复苏的季节,随便扯根草出来,根都是甜滋滋的。

    田间地头,水沟洼地长满了各种野菜,母女俩提上篮子沿着水沟边找。这可是青叶最爱干的事,跟打猪草不同,打猪草讲究的是速度快,挖的多,要蹲在那手里铲子不能停,别提多无聊了,又累又枯燥。

    挖野菜不同啊,野菜虽然多可杂草更多,得趣的是那个寻找的过程。一片野草当中躲藏着几蓬荠菜、马齿苋,找到时别提多欢快了。

    杏娘不找别的,只找野芹菜,一种香味独特的野菜,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讨厌无比,闻到气味都要躲开。野芹菜喜欢生长在小水沟边、水田里,要么没有,要么就是一大片。连着根一起挖出来,一股奇特的气味霎时充满整个鼻腔。

    青叶捏着鼻子帮娘一起挖,真搞不懂大人怎么喜欢吃这么奇臭无比的东西,打死她她都不吃。

    母女俩回到家打了井水洗菜,过了一会丛孝竟回来了。

    “今天回来的到是早,肉呢?”

    “还早呢!”丛孝一脸苦笑,双手一摊,“今天压根就没去镇上,我是走回来的,没有买肉。”

    早起周老爷子划船经过丛三老爷家门口,丛孝挥手喊停,恰逢朱青水在丛孝家河边的小码头钓鱼。

    靠水的人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小码头,简陋些的直接就地挖几层台阶,讲究些的在最底层铺一块石板,少有像丛孝家这么规整的。挖好的台阶用砖头铺的整整齐齐不说,连边缘也用砖做了个隔档。

    小码头很长,嵌入河底的高度也深,即便是在枯水的寒冬仍有台阶踩下去不会湿了腿脚。

    热天还好,一到了冷天,丛孝家周围的几户人家都爱来这里打水、洗漱。一来不像别处那么滑溜,不会摔个四脚朝天,二来干净爽利不会打湿棉鞋。

    最爱这个小码头的人,杏娘还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朱老四朱青水,无他,这里钓鱼最方便不过。他家人少,田亩打理得也不甚勤劳,做完了田里的活就无事可干了。两口子又不是那一等勤快的人,做半天歇半天的,无所事事的朱青水就爱上了钓鱼。

    撒一把鱼食打窝,一根鱼竿甩下去,凉爽的风吹着,头戴草帽,一屁股坐下去能坐一天不挪窝。

    看丛孝上了小船去镇上,朱青水也颠颠地跟了上去,嚷着也去买块肉打牙祭。等船行到垄中间过石桥时,正好碰到田里回来的何石。

    “田埂上的杂草长得快比人高了,正好割了喂牛。家里的镰刀豁口比缺牙的老太太还大,割起来费劲的很,还是买一把新的好使。”何石坐在船舷上,摘下草帽擦一把汗。

    “可不是。”丛孝搭腔,“秧田的秧一天天跟坠着了似得,田梗上的草都割完了两茬,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长得飞快。”

    朱青水翻白眼撇嘴:“行了,我的两个好哥哥,就你们俩是勤快人,咱不说这些了行么。我昨天钓了一条黄骨鱼,你们是没看到,那个头,比我一只手掌还长……”

    三人从小一起长大,小时候放牛、爬树、偷果子什么没干过。长大后各自成家生子,日子就像夜幕下的皮影戏,活色生香,精彩纷呈,却是无声静默的。时光静悄悄地流淌,白了鬓角,弯了脊背。

    好容易三个人凑一堆,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唾沫星子乱飞,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宽阔的清波上,丝毫看不出平日的稳重担当。

    沿途不断有人上船,一年的忙碌即将拉开序幕,农人要趁着这个空闲把家里空缺的补上,免得忙起来不顺手。一条不大的小船挤得满满当当,胳膊肘横到胸腔上,转个身都困难。

    庄户人说话声音似打雷,扯着嗓子生怕别人听不见,满船的人声喧闹,好不热闹。

    岸边再有人招手时,周老爷子摆手不再停船,船上挤进去只苍蝇都困难,实在是上不得人。

    一时又说起镇上的物价,“米价涨了不少呢,年前卖稻谷时价贱,一过完年倒是涨了。”

    “哪年不是如此,你要扛得住也可以这时节卖稻谷,每斤还能多个几文。”

    “要是扛得住还说什么,家底子太薄撑不住啊!”

    众人跟着唏嘘不已,靠天吃饭的农户有几个富裕的,都是卯吃寅粮,过一日算一日,哪年收成不好了还得饿肚子。

    听人说到银子,丛孝才想起忘到后脑勺的一件事,他转头问何石:“出门急了点,忘了问杏娘要银子,你这里趁手么?”

    何石笑得比哭还难看,“我比你更急,一看见你俩连回趟家都顾不上了,你说呢?”

    俩人一起侧身看向朱青水,他满脸无辜一耸肩:“我比你俩出息,自个有银子不用找婆娘要,但是你们也知道,我天天出门钓鱼怎么可能把银子带身上?”

    片刻后,被轰下船直挺挺立在岸边的三个倒霉蛋望着渐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