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2507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大雪
A- A+


    因为前头的哭声已经传到这边了。

    不一会儿,那道小孩子的哭声也没了,想必是被大人们制住了。

    炉里的碳燃得正旺,忽然发出噼啪一声。

    金雀儿家就是遭灾才把她卖进宫的,但她一向看得开,还不忘安慰众人:“主持仁善,让他们进山拣柴火,挨过这个冬天,做什么都能过去。”

    山下的山都是世家的,地上落根柴火都不许旁人动,不然就是违反法令,被拉进牢里都没人管,主持让他们上寺里的山上拣柴火,算得上是天大的恩惠了。

    奚琼宁蹙眉,久久不语。

    合欢知道,他这是不忍。便道:“你不用担心,咱们的庄里不是有一些存粮吗?”

    婚后琼宁就将自己的庄子铺子送到合欢那边,合欢嫁的匆忙,虽然宫里送了嬷嬷们,但她哪敢随意用,只让他们并府里来的,一人管几家铺子,定好年末时看账,不得力的就蠲了差事。

    “今冬的麦子已经种下,不知来年收成,此刻补不了苗,若来年出不来,咱们先借他们一些粮,春天里万物复苏,吃食容易找,好歹一起对付过去。”

    奚琼宁闻言,这才宽心。

    年节时发生这种事,整个朝堂也在争吵。

    宋轻时此刻脸色铁青。

    昨儿个夜里,不知哪里来的刁民,竟直接吊死在宋府门口,还是夜里打更的发现。

    偏偏那打更人叫的凄厉,引得过路人都来观望,宋府偏远,但也在城内,来往的百姓多,传的到处都是,将家主,也就是他大伯气的半死。

    过年期间,好端端的,太不吉利了。

    他们也警醒,吩咐门子看着点动静,但还是被不知何人钻空子,写了大字贴在墙上,这回他们是发现的早,谁知道,上头的内容传的到处是。

    人们这才知道,提意见叫他们捐粮的人,正是宋家的人。

    短短几天,百姓家里来了几茬人要钱粮,本来已经交了今年的税。

    都怪那个天天作诗说百姓苦的宋大儒。

    他们不懂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情操,只是忿忿,喝酒吃肉没有他们,担责任要钱的时候就想起他们了?

    张大根笼着袖子,蹲到宋府墙角看热闹。

    “茶馆那宋先生说了,那纸上全是骂宋大儒的话。”旁边一个大汉窃窃私语,听说这宋府的皮都被扒下来了。

    “这群世家真是蔫坏。”

    “谁说不是呢?宋大人看着俊秀,谁能想到竟然偷自己弟媳。”

    宋轻时在轿子里清清楚楚听见了这句。

    跟着他的小厮也听见了,他面色一变,呵斥着门子过来:“还不快打发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也是什么人都能在门口站的?”

    那些人这才拿着棍子开始赶人。

    被赶走的闲人们聚到茶馆,里面绘声绘色说起宋家的腌臜事。

    原本贴的纸张说的是宋家坑害百姓,不仁不义,和奸臣狼狈为奸,后边不知怎么就变了,大街小巷到处在传,不是这个逼人为奴,就是那个抢人传家之宝,买官卖官,贪赃枉法,滥杀无辜吗,逼良为娼,无恶不作。

    更耸人听闻的是,有人宣称,曾亲眼看见现任宋家主和自己寡居的弟媳偷情。

    “那你们说,宋公子到底是谁的种?”

    有人兴致勃勃地问,其余人笼着袖子,伸长脖子听。

    他们也不担心宋家的人找来,世家人金贵,奴才都是老爷,才不会到他们这又脏又臭的地方去。

    “真的假的?这世家那么有钱,怎么不风风光光把弟媳娶回家,还要偷情?”

    旁边一汉子一肘子过去:“世家人多的是是婆娘,把面子看的比命重,不像咱们庄户人家,才不管这些是非,两个人只要对眼就行。”

    “听说宋大人对那个侄子很好啊。”有人意味深长地说。

    “我家妹子嫁给宋府旁支家里的管事,她说宋府确实对这位公子很好,小小年纪一心研究道术也没人能管。”

    “这分明是没放在眼里。”有人不以为然道。

    方才搭话的汉子却道:“这些世家子,要么出仕,要么就要和人家联姻,哪里容许想做什么就行。”

    “我估计那公子哪是什么遗腹子,八成是宋家主的种。”

    众人纷纷称是。

    “高老蔫,今天怎么不说话?”

    此人是京地人熟识的,年轻的时候做小流氓,老了是老光棍,靠嘴皮子吃饭,最爱说些什么趣话,其他人也当个乐子看。

    听见有人问,瘦巴巴的老头却道:“我这有个秘密,你们听了,保管心里有个结论。”

    众人见他神神秘秘,纵然心里不以为然,也起哄叫他说。

    那老头却闭着嘴。

    周围人骂骂咧咧的,有的舍酒舍肉,有的舍了几文钱,到底叫他张了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