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2451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端倪
A- A+
    腊月二十七,来茶馆串门的不少,各自拎着些吃食,笑容满面地来,又笑容满面地走。

    黄玉良和小柳儿躲在门后说悄悄话。

    “好麻烦,你小声些别露馅。”

    “明明是你说的更大声好不好?——我也不喜欢这些。”

    “我以为小孩会喜欢。”

    “你比灵姐姐大,你怎么不去?”

    “……你不懂。”

    小柳儿转回往外探的头,见着最后一个人走了才出来,殷勤地给周灵捏肩。

    周灵双眼微阖,很是享受,随手指了指旁边的一个袋子:“之前给你做衣裳的何掌柜带来的,恰好是你爱吃的烧肠,尝尝吧。”

    “特意送来的。”周灵补充。

    小柳儿心痒痒的,想吃,然而先是镇静地问:“怎么想到给我们带这些?我们……”她想说不过一面之缘。

    周灵抬头看她,小柳儿低头,看到周灵笑盈盈的脸,一偏头,目光正正好好落在自己衣裳,左胸处的一朵梅花刺绣上。

    她突然想起来,那日他们去祭拜时何掌柜送来的,只是当时只有黄玉良在,便拜托他先收着。

    “人情如细丝,就是小也有许许多多的经络。”周灵笑:“何掌柜还要感谢你,让他过年有个着落。”

    小柳儿继续按着,脸微微发红。

    黄玉良适时轻咳两声,摇头晃脑出来了,面上掩饰不住的得意:“这要归功于我——我也想吃。”

    “想吃便吃。”周灵下巴微微一抬:“不过里头有辣子,这么久以来,倒是没见过你吃辣。”

    黄玉良讪笑两声,周灵了然。

    她和小柳儿不挑嘴,基本是有什么吃什么,空闲时候研究稀奇古怪的吃法,大多是小柳儿想的,酸甜苦辣都有。萧衡和黄玉良来了后也没特意改过,只是她看着,黄玉良好像只挑清淡的下口。

    门一开,萧衡回来了,身上背着比人高一圈的炭,脸上也有些黑印。

    他一进来便看见大大小小满地的东西,大米红肠,酥糖荞麦。他说过买炭,然而周灵没想到买的这么多。

    “这些够用到来年了,你怎么带这么多回来。”这得多少钱?

    萧衡默默擦了擦手:“帮了个忙,没要多少钱。”

    “什么忙?”

    “砍十几棵树。”

    周灵一咯噔,心想着卖炭的真是看人下菜碟,以前瞧着她一个人,故意给她算高价钱,给的炭还少;见着是萧衡,八成猜出这人不是本地的——一棵树都要五六人砍,五六个人的工钱压到萧衡一个人头上不说,还叫他砍十几颗。

    怕是萧衡和那卖炭的都觉得赚了。

    成堆的炭在到小厨房的一角,像一座小山,早该想到萧衡不知道这些,偏偏他还真是个有力气的。

    “这些是什么?”萧衡指着地上的东西。

    “腊肉是施掌柜送的,腐乳是隔壁李掌柜送的,那个荞麦是城西张家给的。”

    萧衡想起宫中也有这些,各路将军臣子派人送东西来,统统堆在一间专门的宫殿里,然而却是金银珠宝,更为珍惜的东西。不过他不在乎这些,倒是蛮新奇。

    门边挂着一节一节的肉肠,外头歪七扭八的,不晓得往里面拼命灌了多少。

    这里的习俗便是过年当天紧闭大门,见人串门走小门过,真正的年饭在中午,晚上再添一或两个。

    隔天便到了腊月二十八,从早到晚的炮仗响个不停。

    过年自然要有过年的气氛,小柳儿生火,黄玉良洗菜,萧衡扫地劈柴。

    灶下猛火,灶上生气,周灵掀开盖子,舀一勺热水沿着锅边浇圈儿,滋啦一声,香气水汽热气一起扑面而来,顺着烟囱分担到外面去。然而这时候,家家屋里都是这样的场景,分不出来谁的更怎么样。

    粉蒸肉、母鸡汤、蒸鱼、卤猪尾巴,今年的肉竟是比菜多。

    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是一个和平的日子,这是一个什么仇怨都暂时相消的日子。

    “适合喝酒!周掌柜,有酒吗?”黄玉良问。

    “没有。”

    “我有!”他从身后掏出来一瓶,通体绿色的腰瓶,细细小小的壶嘴。黄玉良朝周灵晃了晃:“来一杯?”

    见她拒绝,又转向萧衡,同样的意味。

    萧衡也不要。

    “没意思。”黄玉良啧声,随后摇头晃脑开始念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杯下去,多大的忧愁都没有了。”

    “这酒哪来的?”周灵问他,她记得附近好像没有什么酒馆。

    黄玉良登时有些心虚:“这不用管,失意之人,谁会记得他们喝的是什么酒?”

    周灵无语,提醒道:“喝酒伤身。前些天有人喝了旁边一家来路不明的酒,又吐又泄失了魂似的,你也要小心着些。”

    黄玉良脱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