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2250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寻人
A- A+
    可就是这样的门第,也是归宁的夫家弘文伯府高攀不起的,当年大姐姐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嫁给徐四公子,都没能如愿。

    不过小周王选的人,也不是她能置喙的,十分礼貌道:“妾身知道了。”

    屋外天色已暗,朱君澜不宜久留,匆匆告别:“时候不早了,小王告辞。”

    见归宁要送,忙道:“伯夫人留步吧。”不管是谁,瞧见她暗夜相送,总归是不好。

    刚走出几步,朱君澜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在廊下驻足,犹豫片刻,略有些迟疑道:“我这次进京前,曾路过苏州,祭拜宋大人时偶遇一位妇人带着一个哑巴后生,也是去祭拜宋大人,不知道宋家可有这样的亲朋或旧友?”

    直觉告诉他,这对母子很是不同寻常,无论是选择的时间,还是那种遮遮掩掩另有隐情的模样,都让他觉得十分奇怪,所以才有此一问。

    关于宋家的事情,他也道听途说了很多,听闻宋家在宋老爷子病逝之后,宋家亲戚差点儿因分家之事对薄公堂。他唯恨自己山高路远,消息不便,等到他打听到宋家的变故时,她们母女已经举家迁往京师。

    京师重地,他就更加鞭长莫及了。

    从前世归来的归宁离开苏州太久,对于宋家那些有的没的亲戚早就生疏了,故对小周王的疑问并未放在心上,随口解释道:“母亲在苏州宋家的祖宅内办了族学,请先生教族中弟子读书,那女子或许是宋家族人,去祭拜父亲和祖父也正常。”

    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朱君澜闻言只是略点了个头,拱手告辞。

    归宁朝着小周王离去的背影深施一礼,命周嬷嬷带好东西,套车回府。

    一路上归宁见周嬷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终于忍不住道:“嬷嬷是有什么话说?”

    周嬷嬷郑重道,“这事牵扯到了太夫人,老奴若是说错了,夫人就当老奴多嘴了。”

    与邓氏有关的事归宁都十分感兴趣,隧道:“嬷嬷是我的奶娘,什么多嘴不多嘴,直说就是。”

    周嬷嬷招待随行的顾舜时,从他口中得知,他们曾去过萧府,被无端奚落了一顿。

    顾舜这人向来恩怨分明,不似主子那般有涵养,夹枪带棒的可把萧府狗眼看人低的奴才们骂了一顿,若不是周嬷嬷连连道歉,他能说一晚上。

    周嬷嬷道:“我听他的描述,拦着他们的人应该是吴明。他是太夫人的人,竟敢公然阻拦来见夫人的人,是狗仗人势,还是得了谁的授意?”

    周嬷嬷点到而止。

    这就说得通了,邓氏的笑里藏刀,由此可窥见一斑。归宁冷声:“吴明不能留了。”

    周嬷嬷道:“到底是太夫人的陪嫁,不看僧面看佛面……”

    归宁道:“我自有安排,让婆母亲自处置他。”

    吃了前世的亏,她也学着如何不弄脏自己的手,且看明日家宴上,她如何搬回这一局。

    **

    冬日天黑得早,才戌初,已经漆黑一片。归宁回府时,萧元绰已经在垂花门外转了两圈,她再不回来,他恐怕要骑马去杨阁老家去接人了。

    见有人报,“夫人回来了。”萧元绰忙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从书房快步走出来相迎。

    此时归宁刚在垂花门处下了车,迎面瞧见萧元绰提着八角宫灯在等候,盈盈一拜道:“妾身回来晚了,让夫君忧心了。”

    萧元绰萦绕在嘴边的质问化为轻轻一笑,“是不是和杨老夫人聊得太投机了?”

    归宁却道:“去了母亲那里,取了一些东西。不小心把母亲的一幅画弄脏了,本想描补描补,结果越补越差。”

    萧元绰扑哧一笑:“看姑母回来怎么罚你!毁了哪幅画?看看我能不能帮你补补。”

    归宁的母亲既是他的姑母,也是他的岳母,但他更喜欢用姑母这个从小叫到大的称呼。

    归宁摇头,娇媚一笑道:“都说大师能变废为宝,或许以母亲的才智,能发挥出一幅旷世佳作也未可知呢。”

    萧元绰看着昏黄廊灯下女子宛若仙娥的笑颜,心头微动,伸手想要去拉她的手,被归宁不留痕迹地躲开。

    她抬起手,扬了扬从母亲那里顺来的孤本,笑道:“母亲那里到处都是宝贝,你看,我还寻到了这个。”

    夜间的灯火太暗,萧元绰看不清书上的字迹,想凑近一些瞧清楚,却被归宁一把塞进了怀里,“这是王守仁手书的《大学问》。”

    萧元绰有个毛病,但凡得了好书,就会兴奋的睡不着,定要彻夜苦读,今日得了这本王守仁亲笔的《大学问》,更是爱不释手。

    将归宁送回孤芳苑,二人只是闲聊了几句,萧元绰就按耐不住心中狂喜,拿着书一路小跑回了书房。

    见他离去,今晚又躲过一劫的归宁暗松一口气,揉了揉眉心,扶着南烟的手去梳洗。

    **

    福寿堂的邓氏听了消息,眼中闪着精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