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关注重点在舰体结构、能源系统和航行参数,而对于行星重力场的微妙变化,并不敏感。
然而,萧天柏夫妇不同。作为太空建筑师,他们长期研究不同陨星结构的稳定性,为太空船只和太空城适配引力场,所以对这一数值的异常尤为敏感。
秦翎洋暗暗点头:明远心细,把天柏夫妇请来做他的参谋,真是明智之举。看来,大爆炸引发的某些变化,已经超出了工程师们所熟悉的物理范畴。我必须向梅兰达指挥官请求,尽快调来几位 851 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作顾问。
他一边抬手唤过几名参谋核实力场的动态变化特性,一边示意两位参谋继续他们的讲解。
“……木卫四的残骸,以及爆炸产生的大量碎片,正在木星周围形成一个不均匀的陨石环,类似于土星的环带。目前,环带中的陨石碎片正经历周期性的密度波动与结构调整,使得整个木星系统的星图在未来两周内将不断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
“……不过,得益于穹形能量罩的防护,以及翔星自毁时产生的截击波,我们所在的安全区犹如混沌中的一片清澈之地,目前航行仍相对安全。然而,托科将军和阿罗德将军在返航途中均观测到不规则空间扭曲的存在——这意味着,木星星域已无法继续支持星际母舰的超速航行!”
讲解完毕,大家望向那副看起来已经十分陌生的木星星域视图——木星的剧变固然令所有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然而,他们至少知道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会议室内,众人再次齐齐望向秦翎洋。
他手指飞速滑动,开始切换星图——他准备亲自展示刚刚合成的木星陨石流的轨迹推演图。
毕竟,对这群远离母星的游子而言,地球和火星的命运才更令他们牵挂!
“超级大爆炸后,被粉碎的木卫四在爆炸冲击波的推动下,产生了大规模陨石流。这些陨石如潮水般,以约 250 度的扇形方向向外涌出。……”
秦翎洋调整画面,投影出数据分析结果:“……根据轨迹推算,其中部分陨石正奔向地球和火星。初步估算,体积足以引发灾难的陨石数目超过千颗,其中许多速度极快,远超飞龙舰队的拦截能力。……”
秦翎洋的展示完毕,会议室内立刻陷入一片死寂。
结论很容易得出。
韩呈栋的舰队,不可能拦下那许多的陨石。
如果地球和火星被毁灭,失去母星支持的第一舰队将成为一支孤军,独自在荒凉的木星轨道上求生。
退一步说,即便地球与火星幸免于难,两颗星球的重建之路仍将漫长,第一舰队极有可能被困于木星星域,长期孤立无援。
补给耗尽,通讯中断,援军无望……他们,能撑多久?
选择其实很有限,与会众人很快就达成共识,提出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 A:启程返回地球或火星,踏上至少一年以上的漫长旅程,面对途中可能遭遇的未知风险。
方案 B:在木星星域建立长期居住点,自给自足,顽强生存下去。
梅兰达决定暂时休会。
明日清晨,2285年12月25日08:00,第一舰队的高级指挥官、联盟观察员和 851 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们,将召开一个联席会议。
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是立刻踏上漫漫归家路,和亲人们同生共死?
还是长期留守木星,延续人类文明的最后一颗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