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1134

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
第27章
A- A+
    自外公家回来,那箱子书成为华鸿月不离手的东西。

    在村里木匠处做好几个原色书架,重新构成读书角落,这个读书角落,虽然延续在京城里的布局,却比京城的房间大很多,因此比起外公书房的雅致,房间的一半更像是读书写字处,因为偶尔有人来讨论,屏风隔起床。

    另一边,最多的是书,有的摞在地上,多数放在房间一角。

    对于杂记的注解,加入很多平民视角的解读,更加接近这个时代顶级思想的学问,送给鸿月却多有不同见解,《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华鸿月拿起笔在后面写下,“功成忘本。”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

    华鸿月由此对兵法的领悟多几分。

    每日如此,这方陋室矮桌上,陶罐里插着兰儿采得两支腊梅,墨香和梅花暗香浮动,有种别样的美好。

    在华珩看来珍贵无比的注解,千叮咛万嘱咐兰儿好好保存的注解,本身却不在乎地方,是因为看它的人才换发生机,来借书的族学夫子络绎不绝。

    和夫子们交流,也就生出了去学堂的想法,去学习与人交往。

    在元宵过后四天,书全部看完,华鸿月告知华珩和华仲亮,“我想去去学堂”。

    华珩不解,“还有必要去吗?”

    华鸿月道,“学堂可以习武。”

    原来华鸿月自读这些书,清晰明白自己的学识定位,愈发觉得习武之事要提上日常,身子不好也就罢,现在不能再拖。

    华仲亮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点头,“天气暖和点,让你爹送你去。”

    “谢谢爷爷。”

    春日到来,天气很快回暖,春天的村落迎来万物复苏。

    华鸿月沿着村落散步到村后的山上,今天山羊群没有来,打一套八段锦,晒会太阳,还试下前世那些杀人的招式,用树枝作武器,树枝在空气中滑过流畅的线条。

    回去的路上华鸿月能感觉自己前世的招式还记得,是时候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这是华鸿月无法言说的,对于华家人来说,眼看着华鸿月回家不大半年,面色红润,人高,嘴唇不再会偶尔发紫。

    每个人都在心里偷偷感谢老天爷的神迹,对外只道大夫说慢慢养就好。

    年前的时候,崔茵娘和程奶奶还特意去距离村子10公里外的寺庙,捐香油钱感谢神仙,因为不知道是什么神仙,索性庙里有的全捐一圈。

    崔茵娘虽然感谢菩萨,却还是不放心。

    和华珩商量一番,双胞胎留在家里有奶奶和兰儿、竹儿带,俩人特意带着华鸿月去趟县里,华鸿月自是配合,听到一个大夫说的不放心,毕竟女儿好习武,最后全城三家药铺都看完,得到华鸿月没有病的结论后,夫妻二人恍如做梦,这才彻底放心。

    看完大夫,华珩带着妻女顺便去看县城的房子,房子不是多么好的地段,三户一进院挨着,是华仲亮和妻子大半辈子的积蓄,本来想着三个儿子住到县上,不明说也和分家没什么两样。

    虽然没忍住,但也还算干净,崔茵娘看着和京城租住的差不多小的房子说,“夫君,住村里挺好的。”

    “嗯。”华鸿月也同意,地方太小,以后置办大房子或许可以来县城住,华珩自然不会反对,在长安时打算住县城的计划搁置。

    决定好,就回村里,锁上门,大伯娘从隔壁出来,“我就说听见隔壁有动静,还以为是进贼”。

    大伯紧接着出来,他沐休一日,看见二弟一家,赶紧招呼,喝茶、吃中饭后,华鸿月随着父母启程回家。

    路上,华鸿月知道大伯和爹在书房的谈话内容,“大哥说可以考虑道一段时间。”

    “爹如何想的?”

    “我先考虑考虑。”管理作坊有一种掌握感,钱多心安,但之前修书当门客,是自己以前的梦想,他需要仔细想想,

    “爹,我支持你。”华鸿月不意外,她想专注读书和武术,还是想找个合适的人,只是谁适合呢,华鸿月内心闪过好多人。

    回到家,天已经黑,几个堂哥在堂屋写夫子布置的课业,华鸿月则去午后的发芽状况,四拢地里藤蔓长势良好,华鸿月将发酵好的粪和草木灰放到植株一尺处。

    做好一切,拔开层层秸秆,刨出自己种的大萝卜,想吃奶奶做的萝卜猪肉饺子。

    华鸿月天生的种田圣体,年前种好的萝卜有嫩有大,华奶奶不停对人称赞说,“我种这么多年,比不过一个八岁孩子。”

    拿着萝卜放到厨房,去找奶奶告诉她想吃萝卜水饺,程奶奶满口答应,爱吃自己做的饭,可太好,这孩子就是太省心。

    包饺子是全家人一起动手,竹儿兰儿负责烧火烧水,崔茵娘、程奶奶、两个堂姐动手包饺子,华鸿月也包,水平一般,她有自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