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忙完快十点半。等徐云河忙完,女儿已经睡着,她往女儿身旁一躺倒便人事不知睡着了。
第二天,六点,徐云河起床。用电饭锅煮了小米粥。然后又上床去迷糊一会儿。半个小时后,又往锅里打了两个鸡蛋,再有十分钟,小米粥和鸡蛋就都熟了。她昨天想买个电磁炉,可一想到这电磁炉又算一样电器,每个月又得多出三十度电,便作罢,先用电饭锅顶顶吧。
七点半,徐云河和女儿出门。这次她带了水杯。昨天买的。出门前灌满开水,这样不用在外面买水,一瓶水要一块五到两块钱。她们先去了附近的幼儿园。如果能找到幼儿园,那么孩子就不用辛苦跟着她东奔西走了。
早上不到八点,可太阳已经火热,女儿的脚步跟不上徐云河的步伐了。徐云河抱起了女儿。她在想,是不是该买一辆电动自行车,否则,靠两条腿,一天下来干不了几样事情。况且她还有一堆事情要干。生活必需品还需要补充、找工作的事、孩子入学的事等,一样一样都急需解决。有辆车会方便快捷许多。但一辆电动车得两千上下。昨天的采买又花掉快五百,手机费交了一百。思前想后,她决定还是先忍忍,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后再说吧。
徐云河边走边用手机导航。昨天在开发区招聘处,她看到了幼儿园的招生信息,特意拍照取得信息以方便今天去。看着手机地图,幼儿园就在附近。她四下张望。在左侧方,远远的,在一处民房的二楼有个广告招牌,上面写着红绿蓝幼儿园。正是送孩子入园的时间,不时有人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从她们身旁经过。于是,跟着人流的方向,徐云河母女来到了幼儿园院门外。
一个中年女人正在门口迎接学生。她看看徐云河,又看看胡悦然,她判断出她们是来入读的。
“你们是来入园的吗?”
“是的。”
“哦,进来看看吧。”
“请问,怎么称呼您?”
“哦,我姓王。”
“王老师好,然然,快叫王老师。”
“王老师好。”
胡悦然怯怯地看着眼前的这位王老师。
“我的、是我的。”
“是我的。”
这时,院子角落里两个五六岁模样的男孩为了一个什么东西吵了起来。
王老师极自然地走了过去,一人一巴掌干净利落地解决了纷争。嘴里一边数落两个孩子一边还夹杂着一些徐云河听不懂的方言。
王老师一回头,看到一脸诧异的徐云河,于是解释道,“这两个是我的孙子和外孙。”
原来,王老师是在家带孙子,反正带一个是带,带一群也是带,索性在家办起了幼儿园。至于资质嘛,不出事就有资质。
王老师接着开始介绍收费情况。
“一个孩子一个月收费八百,星期六、星期天也来的话,另外加四百。”
“上学时间呢?”
“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我们是这里收费最便宜的幼儿园,这么说吧,有公益性质,为的就是方便咱打工人。”
“我能进去看看环境吗?”
“可以。”
王老师领在了前头,并介绍。
“一楼主要是教学,二楼是休息。”
徐云河仔细看了看两个房间,里面的十多个孩子课桌椅子摆放的挤挤挨挨,另一个房间是大一些的孩子,情况差不多,更加闹腾。徐云河感觉房间里的两个老师不到二十岁的样子,都专心致志地拿着手机,任孩子们闹腾。
王老师又带着徐云河上到了二楼。
“孩子们在这里午休。”
二楼的两间房间,有一间是上了锁的,应该是王老师住的房间。一间是孩子们午休的房间,全部是上下通铺,就是节约地方一个挨着一个睡。
看到徐云河脸上的表情,王老师说道,“咱们一个月只收八百几乎不挣钱,就是为了孩子。”
王老师拿眼角瞅着徐云河,那意思:这么点钱,还想要啥“自行车”?
“哦,我回去和孩子爸爸再商量商量。”
“嗯,行。”王老师面露不悦,从鼻孔哼叽了一声。
走到门口的时候,徐云河让女儿和王老师说再见。王老师连头也没抬。
徐云河带着女儿往开发区招聘处去,愁容满面。这幼儿园就是一处农家院落,充其量就是个托儿所,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部在一起,女儿这么胆小,在里面肯定吃亏。吃亏倒是小事,她更担心的是孩子受伤。那么狭小的空间里打闹玩耍,弱一些的孩子肯定吃亏。公办的幼儿园条件好正规,可她们上不了,再说,就算给上那费用她担不起。私立的幼儿园,这条件怎么上?不上,孩子怎么办?她不出去挣钱,她们维持不了多久。
再次来到招聘处看到的招聘信息让徐云河更加的头痛,工作很多,只是能让她选择的范围很小。她找不到一份即可以挣钱,又能照顾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